國片再度引爆話題,特別與台灣人的精神象徵之一「棒球」有關,《KANO》一上檔,便創造了上映六天八千萬票房的亮眼成績。強尼也趁著這股熱潮,進到電影院熱血一下,發現《KANO》打破過去拍攝運動電影的模式,將歷史文化與結合,喚起不少人心中美好的記憶。
如果不說還真的不知道,原來在嘉義還有這樣一段不朽傳奇,一支從來沒有贏過任何一場球賽的球隊,就連澡堂洗澡的大叔都看扁他們。但我覺得當年這群在外人眼裡看起來不起眼的高中生,卻有一顆單純愛棒球的心,即便成績再爛,還是喜歡打棒球,甚至對於未來還有很多的憧憬和夢想。
不過空只有夢想和憧憬還不夠,需要透過有人來訓練、培植,並且努力的過程,才有可能築夢踏實。鐵血教練近藤(永瀨正敏飾)的出現,給了嘉農一個翻身的機會,每天嚴格的訓練,喊著「Koshien」繞著嘉義市跑兩圈,對這些高中生來說,可以說是一大挑戰。我們每一個人其實都喜歡舒服、輕鬆地過日子,但在安逸當中,要進步很困難,有的時候身邊有人願意督促、訓練,是為了讓我們更有能力,使得內在的潛能可以被開挖、發掘,所以「被訓練者」的態度也很重要,嘉農球員大可以看教練不爽,就退出球隊,他們一開始雖然有些懷疑,甚至覺得莫名其妙,但他們慢慢可以看出來這位教練確實可以幫助整個球隊成長,甚至能夠帶領他們進到日本高校棒球聖地─甲子園。
築夢的過程中,要自己的一單打獨鬥其實很不容易,尤其是像棒球這種需要多人一起的運動,團隊合作更顯重要。還記得在甲子園的最後一場比賽,吳明捷的手已經鮮血直流,染紅了潔白的球褲,也因著這樣,一直無法投出他平常擅長的下沉伸卡球,導致連續投出4個4壞球保送,讓對方白白得分,這時,球場的另一端傳出聲音:「阿基拉,就投直球吧,讓他們揮棒,把球打出去,我們一定會用盡全力把球擋住的!」看到這裡,不禁讓人紅了眼眶,不只是心疼,其中的信任以及支持更是令人為之動容,投手站在投手丘是孤獨的,但後面卻有一群人相挺,我想,這就是團隊之所以能成功的地方。
片中的幾句經典台詞跟橋段,也很值得深思,例如,「你知道怎麼種出又大又甜的木瓜嗎?」以及「不要只想著贏,要想著不能輸!」。坐在電影院裡,這兩句話挺扎心的,過去有很多的夢想、願望想要完成,但總是覺得還有後路,還可以再嘗試幾次,而缺乏動力,但是當事情只有一次機會,輸了、過了就不能重來,就會想盡辦法做到最好,就如同那棵木瓜樹,有著一根不容許它輕易放棄的釘子,就能越發激發出他的能力,長的又大又甜。所以,時常問問自己,有沒有「木瓜精神」,人總是在沒有退路的時候,找出另一條新的小徑。
這部電影,不只在歷史上增添台灣人對於土地的認同,也看見台灣人不輕易服輸的傻瓜精神,我心中一直認為台灣人心中有一股韌性,總是在環境、資源限制的艱難環境下,總有辦法逆轉情勢,化不可能為可能。期待透過棒球精神,創造出更多「台灣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