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6日,美國參議院通過葉倫(Janet Yellen)的任命案,讓她成為第15屆聯準會主席,也是史上第一位女性主席。更重要的是,葉倫是第一位持凱因斯主義的開放整頓傾向主席,她相信貨幣政策可紓緩搖擺不定的經濟循環,為勞工強化經濟體,進一步有利於金融業者。
美國失業率在下降,經濟正在復甦,聯準會當前最大的任務是逐漸讓寬鬆政策退場。但美國經濟若太慢從QE斷奶,將有資產泡沫以及長期通膨的危機,可能造成無法預測的後果。
葉倫告訴《時代》雜誌,她相信2014年將會是美國經濟有所改善的一年,「我覺得今年可以看到強勁的經濟成長,大部分聯準會的政策委員和我對於GDP上看3%都抱著很大的希望。」
葉倫也認為,美國房市歷經2013年秋天的停滯後,今年將開始步上正途,「我預期房市會回溫,且長遠看來會恢復水準。」她也預測消費者將增加消費,企業投資和徵才都將復甦。
葉倫溫和的總結,「美國經濟復甦比預期緩慢許多,但我們正努力讓勞工回到工作崗位,我也預期通膨率會回到2%的長期目標。」
《時代》雜誌嘲諷,聯準會的語言是「演算法」而非英語,眾人只活在統計數據的泡泡中。因此葉倫專注於經濟對人類影響的面向,是一項重大的轉變。「這個工作並不只是對抗通膨率,或是監視金融系統,而是幫助一般民眾找回生存的方式,創造人民可以安心工作的環境,」葉倫說。
葉倫第一個且最大的挑戰,是要監控QE退場,她必須確保逐漸減少的資產購買,以及目前仍低的利率能夠維持美國經濟復甦。
葉倫也必須找出和準副主席費雪(Stanley Fischer)的相處方式。根據聯準會內部和投資者的看法,葉倫組織團隊能力,加上費雪的創意經濟思維和視野,這將會是一個「夢幻團隊」。
最終,葉倫身為聯準會主席,並不會以華爾街的標準評斷施政成果,而是以城鎮大街的人民生活標準衡量,「許多人說資產購買僅對富人有利,但這並不是真的。我們的政策是要維持低利率,進而支持消費達到經濟復甦,」她說。
《時代》雜誌「翻譯」葉倫的總結:水漲船就高(a rising tide can lift all boats),這是多年來保守派的思維,出自於甘迺迪之口,而葉倫仍然相信著它。
(新聞來源:《時代雜誌》,林芳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