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60年來,信用卡已經逐步成為紙鈔和錢幣等現金以外的主要交易媒介,但近10年,許多業者更進一步想像如何運用行動裝置,來提供更便利安全的交易服務,並終於將在2014年取得更多實質進展。
2013年,全球行動付款交易總額達到2354億美元,較2012年成長44%。預料2014年總額將再進一步躍升38%,攀升至3250億美元。另據市調機構Forrester預測,美國行動支付市場今年規模為205億美元,並將在2017年前快速攀升至900億美元。
在各式各樣的行動支付管道中,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是最新一波可望成為主流應用的發展趨勢,例如PayPal近來便大力搶攻行動支付,推出手機版。
Starbucks手機應用程式則是可以預先儲存使用者的信用卡或金融卡資訊,在點餐時直接感應扣款。在多項折扣和回饋方案的刺激下,星巴克表示,目前美國和加拿大使用手機應用程式消費的顧客,比例已經高達11%。
在全美擁有26,000分店的Subway,則是在櫃台設有專門的QR Code裝置,可以列印出QR cord感應紙,供顧客用手機掃描後再核准線上付款。
協助Subway打造行動支付服務的Paydiant公司共同創辦人Chris Gardner指出,未來一年將會看到各類餐飲、雜貨和便利商店業者湧入行動支付服務。預料三到五年內,消費者就會至少有一半的消費交易,是透過手機完成。
線上支付平台PayPal現正積極搶攻這塊市場,最新動作包含與行動叫車服務Uber結盟,在全球20個國家、50多個城市推動計程車行動支付。但在此同時,PayPal也面臨到Square和Google等對手的強烈競爭。
但隨著智慧型手機日益成為日常生活的主要付款工具之一,消費者隱私也將難保。未來PayPal和Google等企業將對每個人的偏好披薩口味,或是喜歡去哪家咖啡館,都瞭若指掌。(林佳誼整理)
(新聞來源:彭博商業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