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化的趨勢下,台灣民眾使用網路樣貌為何﹖根據遠見民調顯示,台灣地區18-39歲民眾達八成八有上網習慣、該族群以使用智慧型手機上網為主,已經超過電腦上網的比率。
遠見民調顯示,台灣18歲以上民眾62.4%平均每週會上網、36.4%沒有。有上網的民眾以每天使用的比率最高,達40.7%,39歲以下民眾達八成八有上網習慣、六成五每天使用網路,反應多數的重度黏著現況。上網主要目的是瀏覽網頁查找資訊、社群網站次之,39歲以下或私部門職員網民,以使用社群網站為主要目的之比率高於整體網民。最常使用的入口網站是Yahoo!(54.0%)、Google次之(37.5%),但大學以上網民使用Google比率最高。網民最常使用上網設備是桌上型電腦(46.9%)和智慧型手機(31.8%),筆記型電腦及平板電腦比率相對較低(12.3%:9.0%),然而在18-39歲族群智慧型手機上網才是主流。七成網民使用超過一種上網設備。最常使用的瀏覽器為Internet Explorer(IE),其次為Google chrome,年齡在18-39歲族群使用IE與Chrome的比率差距較低,可見其在年輕族群市佔率接近的態勢。75.6%的網民未使用雲端硬碟,最常被使用的是GoogleDrive(9.7%)、Dropbox(4.5%)、icloud(1.4%)。
以識字民眾在各別媒體的使用習慣來看,86.4%平常有看電視習慣、62.4%會上網、38.7%會看報紙、35.4%會看書、17.7%看雜誌。相對來說,透過電視汲取資訊是多數民眾平日的習慣。進一步探究網路與平面媒體使用的關聯度,有使用網路者有較高的資訊近用需求,閱讀平面媒體的比率也較高,顯示其偏好閱讀傾向,而沒有使用網路者,對平面媒體的近用相對較低。
本調查是由遠見民調中心在2013年8月20日至23日晚上18:20至22:00進行,以隨機跳號抽樣及電腦輔助電話訪問方式,成功完訪833位台灣18歲以上的民眾,在95%信賴水準時的抽樣誤差理論值為±3.4%。調查結果已對受訪者性別、居住縣市、年齡、教育程度等項進行樣本代表性檢定,並進行加權處理。
調查結果交叉分析說明如下:
一、六成二民眾平常有使用網路、39歲以下民眾有六成五每天上網。上網主要目的是查找資訊、最常使用之入口網站是Yahoo!。
遠見調查顯示,台灣18歲以上民眾62.4%平均每週會上網至少一天、36.4%沒有上網習慣。有上網民眾以每天使用比率最高,達40.7%。進一步交叉分析顯示,18-39歲民眾八成八有上網、六成五每天使用網路,反應多數的重度黏著現況;40-49歲比率與整體接近,而50歲以上族群以沒有使用網路為主,達65.6%,從家庭生命週期而言,有6歲以下小孩的已婚者,達七成每天上網。綜合言之,平常有上網習慣的民眾,以年輕族群為主且天數頻次也高,顯示網路已成為生活中的一部份。(見下圖1)
上網民眾主要目的是瀏覽網頁查找資訊、社群網站次之(71.9%及28.9%),凸顯網路訊息管道的重要性。進一步交叉分析顯示,18-39歲、或私部門職員,上網用社群網站之比率高於整體,百分比分別為34.9%及36.9%。另40-49歲網路購物之比率略高於整體,達13.6%(整體網民為8.9%)。網民最常使用的入口網站是Yahoo!(54.0%)、Google次之(37.5%),其餘例如Hinet、Pchome等網站,比率相對較低,不到1%。進一步交叉分析,學歷在高中職以下者主要使用Yahoo!,比率將近六成;而大學以上則主要使用Google,比率達52.5%,Yahoo!次之(44.5%),優先次序與整體網民不同。
二、八成網民使用桌上型電腦、六成五使用智慧型手機;七成以上網民使用超過一種上網設備,反應設備共存之多元性。
現今市面上可以上網的設備選擇多樣,本次調查採隨機順序之逐一提示選項,結果顯示網民使用上網工具為桌上型電腦(80.5%)、其次智慧型手機(65.1%)、筆記型電腦(42.0%)、平板電腦(35.5%)。以優先順序而言,最常被使用的設備集中在桌上型電腦(46.9%)和智慧型手機(31.8%),而筆記型電腦及平板電腦比率相對較低(12.3%:9.0%)。進一步交叉分析顯示,年齡愈大,愈傾向以桌上型電腦為主,50歲以上網民達68.8%;反之,年齡18-39歲網民使用智慧型手機上網是主流,比率達41.2%,高於桌上型電腦的38.8%。
進一步分析網民使用上網設備之數量,70.7%使用超過一種上網設備,其中又以使用兩種設備的比率最高,達31.9%。進一步交叉分析設備複合使用情況,18-39歲及40-49歲有七成六使用兩種以上設備;50歲以上則以使用單一上網設備為多,達五成。從中反應現代網民備有多種上網設備現況,未來是否會隨著新興產品的功能整合,而再趨向使用單一上網設備的態勢,值得繼續觀察。(見圖2)
三、台灣網民主要使用的瀏覽器為IE,目前有17.1%使用雲端硬碟、主要使用Google Drive。
為了解上網民眾使用瀏覽器情形,以隨機順序提示選項詢問使用的瀏覽器。調查結果顯示,最常使用的瀏覽器為Internet Explorer(IE),其次為Google Chrome,第三名則是Firefox,比率分別為40.6%、25.1%及6.7%,不清楚自己使用瀏覽器的比率佔21.9%。進一步交叉分析顯示,年齡在18-39歲整體使用IE與Chrome的比率差距較低(41.3%:31.7%),為9.6個百分點。隨著年齡在50歲以上,不清楚所使用瀏覽器的比率也隨之上升,達43.0%。換言之,以目前微軟作業系統普及率較廣的前提下,內建主要的IE瀏覽器被使用的比率較高,另外,年齡越長者愈不清楚目前所使用的瀏覽器,也反應他們缺乏主動選擇或轉換瀏覽器的動機。
未來的數位化網路世界藍圖中,應用雲端硬碟儲存檔案是一個重要趨勢。目前市面上已有許多雲端硬碟空間供網民選擇,本調查以隨機順序提示選項Google Drive、Dropbox、icloud,詢問網民的使用情形。調查結果發現,75.6%未使用雲端硬碟、17.1%有使用、7.3%不清楚。最常被使用的是Google Drive(9.7%)、Dropbox(4.5%)、icloud(1.4%)。進一步交叉分析顯示,年齡在18-29歲網民有使用雲端硬碟的比率較高,佔26.5%;30歲以上有使用之比率在一成一至一成四之間。未來隨著世代的推移,使用雲端硬碟的網民比率或將會隨之提高。
四、民眾平日使用媒體:看電視比率最高、其次為上網、看報紙、看書、看雜誌
為探究民眾在平日時間(週一至週五)使用媒體的偏好,調查結果顯示,以識字民眾在各別媒體的使用習慣來看,86.4%平常有看電視習慣、62.4%會上網、38.7%會看報紙、35.4%會看書、17.7%看雜誌。相對來說,透過電視汲取資訊是多數民眾平日的習慣。
除了電視之外,網路與平面媒體使用之間是否具關聯度?我們進一步將每週網路使用時間,重新整理為「有時使用網路」、「天天使用網路」以及「沒有使用網路」者,交叉分析其平日使用平面媒體的情況。結果顯示,有時使用網路者,看報紙、書籍和雜誌的比率分別為50.3%、49.1%及24.1%;天天使用網路者,看報紙、書籍和雜誌的比率分別為42.7%、45.2%和22.7%;而沒有使用網路者,看報紙、書籍和雜誌比率分別為28.1%、17.0%與8.6%。換言之,有使用網路者具較高的資訊近用需求,閱讀平面媒體的比率也較高,顯示其偏好閱讀傾向,而沒有使用網路者,對平面媒體的近用程度相對較低。
本調查是由遠見民調中心在2013年8月20日至23日晚上18:20至22:00進行,以隨機跳號抽樣及電腦輔助電話訪問方式,成功完訪833位台灣18歲以上的民眾,在95%信賴水準時的抽樣誤差理論值為±3.4%。調查結果已對受訪者性別、居住縣市、年齡、教育程度等項進行樣本代表性檢定,並進行加權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