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27個歐盟國家領袖的歐盟峰會五月下旬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召開,聚焦亞馬遜(Amazon)、谷歌(Google)、蘋果(Apple)這些大企業的逃漏稅問題以及能源政策,強調藉著這兩大方針,將幫助歐盟經濟成長、創造就業機會。沒想到這樣的「成果」,竟然被《經濟學人》大打一巴掌。
五月底出刊的《經濟學人》在社論專欄,以「夢遊者」(The sleepwalkers)為標題反諷歐盟領袖,因為「在急需刺激的歐元區,沒有消息就是壞消息」。《經濟學人》表示,歐元區大多數國家的改革工作確實都在進行中,一些南歐國家的競爭力也正處於恢復當中,不過如果因為這樣,就以為最壞時刻已經平安度過,就是個「自欺欺人的童話」,「歐元危機已經過去是個危險的幻覺,事實上,歐元區領導人正在夢遊中,穿越一片經濟的荒原。」
《經濟學人》分析,歐元區經濟剛剛承受了連續六個季度的GDP萎縮,而且負面能量正在傳染給歐洲核心國家:芬蘭、荷蘭的經濟雙雙在第一季度出現萎縮;歐洲零售額呈現下滑態勢,失業率突破12%,西班牙甚至高達25%;儘管各國努力削減開支,政府赤字依然居高不下;國家、家庭和企業都還有沉重的債務;銀行資本充足率無法達到要求;南歐企業仍在經歷信貸緊縮。
《經濟學人》呼籲歐元區領導人「快從昏睡中醒一醒」!他們必須意識到,如果不採取行動,歐元區的發展不但將停滯,再嚴重可能會讓歐元區因此解體。
歐盟領袖們的當前要務,《經濟學人》認為最重要的就是切斷銀行和虛弱到無法支撐他們的政府之間的聯繫,歐洲銀行應該要趕快用一切辦法籌集資本。從美國歷經2008年的金融危機卻逐步復甦的例子來看,除了美國人比歐洲人靈活、了解「此路不通、趕緊轉彎」的訣竅,《經濟學人》觀察,美國在拯救銀行時動作迅速,讓銀行可以再次放貸,也是關鍵因素。
歐盟國家該怎麼辦?《經濟學人》建議歐洲進行促進增長的改革。舉例來說,應該把服務行業納入統一市場,並和美國在自由貿易協定尚達成共識。歐盟要通過放緩削減預算的腳步,把來自核心歐元區的現金用在促進青年就業計畫上。
《經濟學人》警告,如果歐元區領導人不趕快行動,歐洲就會像日本一樣,未來幾年中都處在陰影之下,代價將是幻想破滅、社會枯萎、民不聊生。尤有甚者,歐元區將比日本更慘烈,因為歐盟不是一個有向心力的聯盟,只要情況沒有改善,就會一直有「樹倒眾人推」的風險。
《經濟學人》向歐盟領袖喊話,「如果這些在夢遊的人,還關心這個貨幣體系和他們的民眾的話,就趕快從夢中醒來吧!」
(新聞來源:《經濟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