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每天花多少時間在當「低頭族」玩APP?答案可能很嚇人:兩小時!這個數字,是兩年前的兩倍。
蘋果公司去年3月才剛慶祝旗下App Store下載次數突破250億萬次,形成「APP經濟」革命。隔了一年,《華爾街日報》專文報導這場「APP狂熱」,仍在繼續延燒中,景氣持續看漲。
蘋果在2008年3月宣布提供第三方開發商工具包,讓他們可以為iPhone設計應用軟體APP,引爆行動應用程式熱潮。根據《華爾街日報》,蘋果和谷歌(Google)各自經營的App store,分別有70萬款APP供用戶下載。美國國際研究暨顧問公司Gartner預測,APP今年在全球的總營收,預計可以激增62%,達到250億美元。
《華爾街日報》報導,從美國開始的APP狂潮,現在也擴展到中國、日本和南韓。為了搶佔市場大餅,APP廠商各出奇招,另闢財源,比方出品熱門社群APP「LINE」的NHN公司,就開賣自家製的可愛卡通角色貼紙。有些APP開發商則把戰線延伸到像是電視機的3C產品;或是設計出一個感應器,可以把使用者行走的速度,傳到APP裡。
從5年前APP剛開始時的混亂期一路走來,《華爾街日報》認為APP產業如今成熟許多,尤其在蘋果和其他業者緊縮上架規定之後,已經少見當年以詐騙伎倆誘拐用戶下載的情形。此外,投入APP設計的應用程式開發商,也都能夠更有系統地從事行銷,專注在幾項表現傑出的APP上,而非亂槍打鳥,擾亂市場。
雖然APP商機無限,不過《華爾街日報》強調,每一個Instagram成功的背後,都有成千上萬失敗的案例,所以程式開發商們無不想盡辦法,追求最賺錢的商業模式。Instagram是一個相片分享APP,因為獲得廣大年輕人追捧而爆紅,臉書(Facebook)在去年以10美金的天價收購Instagram。(朱乙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