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目我剛從大學畢業的時候,台灣是勞力密集的社會,今天已進步到智力、腦力的年代,前瞻未來,將面臨更大的挑戰。
在這樣的時代,來看這本「腦力激進」,覺得它很特別。它不僅僅是how to的書。書中每個章節前面的引言,給人一種啟發。這種啟發不是一般人常問的,有沒有一本書能改變我的本性,改變我的腦力?如果說把這本書看完,腦力就立刻激進很多,那是神話。
人常常在社會變動的時候,喜歡尋找一種神話,希望抓到生命的捷徑。但生命是沒有捷徑的,這本書也並不是為我們指出捷徑;而是如果你將這本書的啟發帶到生活中來,或許能夠讓你的腦力發揮智慧。
七0年代,那時大學流行一本書--「先知」,作者吉布藍在書中談到人的另一個境界:靈魂。「腦力激進」這本書也不只一次提到靈魂。它告訴你,腦袋就是人思想、靈魂的動力,如果你要開發個人生命的潛力,則腦力是無窮盡的。
探索心靈深處
如果遵循書中給你的方向去探索靈魂深處,發現生命力的話,你的腦力就是激進的。而並不是看完這本「腦力激進」,你的IQ就會立刻增加到二三0。
IQ是不是等於智慧?IQ高的人,是不是就一定對社會有貢獻?我並不贊同。書中也不強調IQ,而是提供你很多方法,如點亮你心中的燈,增加理解能力;或是認清四面八方,增強方向感,掌握自己的定位。讓你能夠藉由腦力,擴大到生命力,知道人生是永續的,生命都是有涯的。
書中還教你要超脫世界來看,培養直覺。直覺是知識經驗的累積,因此你要用五官去感受、吸收詩意、透視宗教、透視歷史、釐清資訊,獲得真正的知識;進而發揮生命最大的潛能,培養理想人格。
這些已經遠超過一般腦力激盪、how to的書,它開放了你心靈的世界。它也是一本反省的書,讓你從你的思考模式、生活習慣去探討自己的生活、生命,最後改變人生。
這是「腦力激進」這本書最特別的地方。
現代人靠智力維生
另外,有人說,現在這個時代已經是從職員心態,轉變到事業心態。也就是說今天我們要發展腦力、智力,就要將以前勞力密集社會的職員心態,提升為資訊社會中智慧的事業心態。這個時候,人的附加價值已經不是賣他的勞力,而是智力、腦力。
目前台灣企業面臨的最大挑戰不是金錢,是管理;而管理最大的挑戰在於每個人的觀念、決心、取向。
威權解體之後,許多創業人出現,台灣的活力就在這些中、青代的接班人身上。這些人都是科技界、服務業,或是做高附加價值行業的人。他們付出的是智力,而不是勞力,所以工作態度也不一樣,沒有什麼八小時上、下班。換句話說,志趣在工作中變得非常重要,工作是一種志業。
如果管理者能夠把每個職員的態度導向於志業,那麼這個公司就是一個成功的公司。這本書就是教人如何發掘自我,反省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今天美國出這本書,是從個人主義出發,書中許多方法當然是針對西方的讀者,強調如何訓練個人的腦力、智力。但我想在我們的社會,不僅是個人要激進腦力,還要團結。
未來企業更是要不斷運用智慧,結合人才,進人團隊的運作整合。但是有智慧的人在一起,並不代表就一定能合作成功。這中間,溝通就變得非常重要。
以往學校、家庭都沒有教我們如何溝通,現在時代不一樣了,面對未來挑戰,與人溝通已經無法迴避。
「腦力激進」用一種簡單扼要、不受文化限制的方法教人如何溝通。除了技巧,書中還強調要重視本國的語文,比如注意溝通時的詞彙。
現在很多人外語能力很強,反而忽略了本國的語言,這本書提醒了我們:平常用字遣詞、比喻上,要特別注意是否精確。
這跟其他講「如何溝通」的書不太一樣,是這本書的另一特色。
(顧卓雄為新茂系統家具總經理)
(杜晴惠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