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共煮共食最健康 還能共譜美好回憶

名人上菜4〉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 王南琦

王一芝
user

王一芝

2017-04-19

瀏覽數 37,200+

共煮共食最健康 還能共譜美好回憶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食農教育動起來 認真學吃飯

從不同地方趕來的十多位媽媽、上班族,有的騎腳踏車,有的牽著孩子來,魚貫地走進羅文嘉、劉昭儀夫婦開的「我愛你學田市集」,拿出自家便當盒到長桌前打飯菜。

原來這是每月一次的公益便當趴,邀請不同的名人擔任一日客座主廚,收入全捐給主廚指定單位。

現場幾乎清一色是主婦,裝完便當還不肯走,三兩成群簇擁著客座主廚,又是送禮,又是拍照簽名加握手,就像看到偶像般興奮,連老闆羅文嘉也頻頻吃味地出來走動。

為了下一代 貴婦變身戰鬥媽媽

這位客座主廚是剛出版《戰鬥媽媽的餐桌與家書》的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王南琦。或許很多人不認識她,但王南琦堪稱是主婦界的超人氣偶像。

「她讓我看到小小的家庭主婦也能做很多事,真是主婦界的表率啊!」一位家住高雄、當初為了學習食譜和擺盤開始追蹤王南琦臉書的網友說。

主婦界超人氣偶像究竟該像「月薪嬌妻」,還是「犀利人妻」呢?

瘦瘦高高留著俐落短髮的王南琦,說話速度快,眼神無比溫柔,談到教女兒煮湯是讓她未來出國念書不孤單,就不堅強地噙著眼淚,一度說不出話;但只要提起食安、空汙和反核,她立刻化身為剽悍的戰鬥媽媽,挺身而出對抗萬惡世界。

媽媽真的只要會煮飯帶小孩就好了嗎?王南琦可不這麼認為。

她參加女兒學校的營養午餐委員會,力倡減少加工品和油炸品的比例;她擔任高雄市政府食安圓桌論壇與談人,討論食材檢驗查緝問題;她推動修法,成功讓基改食材退出校園營養午餐。

「妳把孩子帶到這個連好好呼吸、吃飯、喝水都有困難的世界,本來就是要為她戰鬥,不然呢?」王南琦不認為自己勇敢,而是理所當然。

五年前,王南琦只是一個平凡的家庭主婦,比其他人幸運的是,她嫁給醫生,過的是跑趴喝下午茶的貴婦人生。直到2008年,高雄首度爆發嚴重禽流感,人心惶惶,為了愛吃雞的女兒,王南琦第一次踏進主婦聯盟。

想買食材,必須先上課。貴婦王南琦只好乖乖坐在教室聽《失控的進步》讀書會,滿腦子卻在研究週年慶的型錄,然而當天講師李根政的大男人眼淚撼動了她,讓她從一個找安心食材的媽媽,搖身一變成為主婦聯盟的志工。

真正引燃王南琦戰鬥魂,義無反顧站上街頭為公理和正義發聲,是一年後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王敏玲的空汙講座。

王南琦永遠忘不了,生平頭一次拿著「空汙總量管制」連署書站在街頭,大半天沒有人願意簽,好不容易來了一個爸爸,竟挑釁她,「妳做這個有什麼用?」她愣了一下,不急不徐地回答,「不做一定沒用,開始就有希望,你也跟我們一起試試好嗎?」沒想到那位爸爸真的被她說服。

受訓為環保講師後,王南琦脫掉全身名牌、拋下貴婦下午茶,拿起麥克風,奔走社區和校園演講食安問題和環境反思。

她用自己擅長的料理和美食,讓社區媽媽們開始關注社會和食農教育的議題。

舉例來說,如果打算宣導禽流感,她會先示範一道麻油雞料理,再利用下課前最後10分鐘闡述禽流感的來龍去脈。她也知道,台灣外食比例超過七成,廚師肩負著為民眾健康把關的責任,必須從廚師養成系統著手。

【會員限定活動】護國神山怎麼造?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背後的賭注!

即使講師費微薄,她還是不辭辛勞開了兩個小時車,背了一大堆食材和家裡西班牙頂級橄欖油到屏北高中餐飲科演講;她也花時間和高餐學生講「食品添加物」,因為有些老業師會教這些未來的廚師使用味精,「那是考試沒辦法,以後到業界工作,儘可能不要加,」王南琦總這樣對學生耳提面命。

飲食教育當然要向下扎根,愈小開始愈好。除了跟國小老師分享,如何和孩子溝通生活中的食安問題,她也實際教國中小孩子如何選擇早餐。

例如,去便利商店不要挑添加物過多的關東煮、麵包,可以選飯糰和無糖豆漿;到美而美不要點又油又鹹的鐵板麵,不妨試試饅頭夾蛋或三明治。

「以前我都告訴他們這個不行、那個不健康,現在則會在他們能夠接受的範圍內,建議選擇相對健康的食物,」王南琦道出自己心境的轉折。

從幼兒園孩子舉手說馬鈴薯長在樹上、大學生不會打蛋,到她女兒認為空心菜不用切就是段狀,王南琦深刻體悟台灣孩子在飲食教育的匱乏,她索性把冬天盛產的大刈菜,插在花瓶當餐桌的桌花,也就是目前歐洲最流行的「可食風景」,等到第六天葉子開始變黃,才拿去煮刈菜雞湯,這樣一來,女兒就知道碗裡刈菜本來的面貌。

無論多忙,王南琦都會趕回家為孩子做菜。原因很簡單,她認為台灣食安問題之所以愈演愈烈,關鍵在於外食太方便,加上工時過長,明知外食不安心卻無能為力。「自己煮,管好餐桌上的食物,就不會有那麼多食安問題。」

買對食材簡單料理 就是人間美味

對王南琦而言,食材就是王道,買安心食材簡單料理,就是人間美味,也因此她對食材必須健康、友善環境的要求,令人嘆為觀止,但原則卻只有在地、當季和儘量找自己熟悉的生產者買。

在地、當季不難理解,但為何要大費周章找生產者買呢?「我對台灣的認證和標章很不放心,」王南琦直截了當地說,接著反問,「你怎麼知道廠商不是拿A去檢驗,拿B賣給消費者?」

為了保險起見,王南琦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跑到生產地認識生產者。不久之前,她透過友人介紹向小農購買盛產的番茄,假日立刻驅車到農場勘查,看到此起彼落的小鳥、蝴蝶,用不著認證,代表沒噴灑農藥,至於遍地的番茄落果當肥料,當然是友善的耕種方式。

話雖如此,仍不乏有距離產地遠又撥不出時間前往的消費者,王南琦建議他們,找信任的通路買,至少能做基本篩選。

千辛萬苦找到安心食材,絕對不能浪費,王南琦一向採全食物利用。她通常都買不灑農藥的紅蘿蔔,清洗乾淨後不削皮就直接烹煮,根莖類蔬菜的皮,可防禦病蟲和寒害,營養又有能量。

採訪過程,王南琦像是苦口婆心、不厭其煩的老和尚,三句離不開「自己煮」。走到哪裡,她也總不忘提醒媽媽們,慢慢提高「自煮率」,從家事分工開始,孩子洗菜、媽媽煮菜、爸爸洗碗,一個月一次到一個星期一次,讓每次共煮共食都成為家庭的美好回憶。

前年名廚簡天才請來一位法國米其林三星主廚到台灣客座,高雄市教育局邀請他到國小對孩童做味覺測試,結束後他當場說了一句重話,「味覺本來就是父母該傳承給孩子的能力,如果孩子無法擁有良好的味覺能力,那是父母的疏失,」讓王南琦印象深刻。

「政府立再多法令、罰則都沒用,多一些媽媽願意在家自己煮,才能捍衛家庭餐桌的飲食健康權。」王南琦補充,自己煮就會注意蔬果有沒有灑農藥,關心採買的豬、雞肉是否被人道對待,甚至進一步在乎栽種食材的空氣、水和土地,一旦買菜煮飯的人變多,台灣農業也才有復甦的可能。

王南琦對消費者的力量深信不疑,每次的消費,可以為想要的世界投票,也能扮演監督的角色。

目前政府已規定提供或販賣豆製品的店家,必須公告是否為基改食材,王南琦只要看到餐廳菜單上有豆製品,二話不說馬上要求店家提供檢驗報告。

有一次,服務人員以假日總公司不上班為由,拒絕提供檢驗報告,王南琦靈機一動,要求他立刻從廚房拿出尚未製作的豆腐,從包裝就能窺探一二。

要是店家堅稱是非基改,卻不肯配合提供檢驗報告佐證呢?「那就馬上撥打各縣市的1999便民熱線,請衛生局前往稽查,」王南琦說,「每天讓世界變好一點點,一點點就好,」只要願意努力,台灣就能向食安美好世界再往前一步步推進。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