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日語又熱起來了!」南臺科技大學應用日語系系主任鄧美華指出,受到311大地震台日友好、日語是台灣除了英語之外的強勢語言影響,學習日語的風潮其實不見消退。
只是如今的學習風氣不像過去,只學日語就好,「現在很強調『跨領域』學習。」鄧美華舉例,系上同學會在南部科學工業園區無塵室擔任口譯,如果日籍工程師說日語時,學生沒有機械概念,根本無法翻譯。
「所以我們鼓勵同學選修工科課程,起碼要懂基本知識,例如會講螺絲釘、螺絲帽的日語,」鄧美華認為,學生還能藉此注意安全問題。
南臺科大應日系有語言教學、文學翻譯和商業日語三大領域課程,受到跨領域趨勢影響,鄧美華透露,之前商業組不太有學生選,「這幾年,選商業組的人很多。」
日語聽、說、讀、寫是應日系基礎課程,系上目前有15位老師,其中五名為日籍,協助學生沉浸在全日語的環境。
三年級的郭宇羚分享,日文敬語不容易學,但老師會用情境式教學,例如學生模擬打電話預約餐廳,再和老師以敬語對話,「這種上課方式,學習很快。」
強化學生國際觀 鼓勵創業風
特別注重實習,也是應日系的特色之一。早在100學年度,應日系就實施校外實習必修,鄧美華強調,技職體系必須有實務操作能力,因此應日系一年約有20名學生到日本交換、80名學生去學期和暑期實習。
「我們應該是全台一年送最多學生出國的技職科系。」鄧美華表示,國內外實習單位包括文教、科技、餐飲、觀光業等。
有學生留學後,接觸的事物多了,個性因此變得開朗。四年級的陳怡君形容自己原本「很閉俗」,但留學後,每當要用日語簡報,她總是要求第一個上台,「我轉變很大,變得什麼都敢講。」留學期間,她也認識許多國家的朋友,彼此以日語交談,分享各國文化、體驗日本生活,開闊國際觀。
四年級的黃郁儒,也感受到實習的好處。大三上學期,她先在國內實習半年,接著去年七月,再到日本實習兩個月,今年初出發去日本交換半年,她認為,學校、系上給的資源很多,「如果你每件事情都試過,會很清楚自己想要什麼。」
近年來,政府鼓勵青年創業,應日系跟上這股風潮,由老師帶領幾位學生組成的團隊,在系上成立「Q格子鋪」,替消費者代購日本產品。鄧美華說,學生可以運用日語專業和日商貿易,「我們最近正在和鹿兒島談茶葉代理。」
另外,應日系初成立「日語翻譯人才派遣中心」,為企業訓練人才,並協助學生媒合工作,目前已陸續派出學生至中科、南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