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經由實習、交換 搶先了解東協政經文化

校園現場〉高雄大學東亞語文學系

蕭玉品
user

蕭玉品

2017-02-09

瀏覽數 6,300+

經由實習、交換 搶先了解東協政經文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2017大學暨技職入學指南

連系主任都由外國人擔任,可見東語系國際化的程度。創立於2008年的東語系,分為日、韓、越語三組,系上有九位老師,外籍老師多達六位。

東語系設立的時空背景,起因於2001年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和周邊東亞地區貿易關係逐漸升溫。有鑑於此,系上除了強調語言學習,還著重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民族等社會科學的教學。

「找工作時,會講日、韓、越語是基本,但像貿易公司還需要貿易的基本知識,」李京保說,跨領域學習是潮流,學生可選修學校亞太工商管理學系的貿易相關課程。

暑期實習200小時 大三外派

語言要「沉浸」在當地環境,才能有更好的學習。東語系要求學生在大二升大三的時候,利用暑期實習200小時,大三則必須出國交換,這些都是必修。

「所以我們系上大三沒有人,整班出去,」四年級的姚靜閔笑稱。她是越語組的學生,曾在越南鞋廠實習、姊妹校交換,「去過之後,才會知道那是不是你想要的。」

同為四年級越語組的張瑀君則提到,交換時,老師都是越南人,在全越語的環境修習經濟、社會、口語、寫作等課程,「剛開始當然都聽不懂啊!但過渡期過了,就可以跟老師對談、聊天。」

李京保強調,透過實習、交換,能了解當地真實情形。例如韓語組的學生,不少是帶著對韓劇、韓星的憧憬入學,到韓國實習、留學一圈後,才接觸到現實面,「有學生去之前覺得韓國很好,去了發現不是那樣,我是韓國人,雖然有點遺憾,但以老師的立場來說,這是正確的。」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政府推廣新南向政策後,系上越語組持續受到關注。四年級越語組的許涵茹透露,爸媽最近頻說自己選對系,「他們說,連政府都在幫妳。」

李京保指出,東協日益火熱,越語組學生的工作機會的確增加,許多在越南設廠的台商,紛紛來系上徵才。公職考試部分,越語組的名額也相對多,例如2014年移民署特考三等,越南語組開出九個名額,東語系越語組便包辦五名,成績相當亮眼。

但東語系不是為了新南向政策、就業容易而培養學生,學生都是從文化、根本接觸,進而喜歡上越南。許涵茹說,在越南實習、交換到後來,她已能在電影院裡,和越南人抓到一樣的笑點,「很有成就感。」

目前,日、韓、越語三組中,越語人數最少,李京保預估,越語組學生的人數會愈來愈多。同時,東語系也在考慮增設泰語組。

【需要的學生特質】

對語言、社會科學都要有興趣。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