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高爾夫球教會我:沉著應變就能逆轉勝

向運動學管理3〉台灣佳能資訊總裁 蘇惠璋

林珮萱
user

林珮萱

2017-01-24

瀏覽數 52,000+

高爾夫球教會我:沉著應變就能逆轉勝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17 / 2月號雜誌 偷學成功者的運動筆記

全球影像產品大廠佳能(Canon),2001年來台成立台灣佳能資訊,至今邁入第16年。蘇惠璋是台灣的創始員工,2001年進入公司,2016年4月成為首位本土出身的總裁。

今年邁入60歲的他,40歲開始打高爾夫球,從打過程中,深深領悟出工作與人生的哲理。

近十年,幾乎每週日,蘇惠璋和另外三位球友,相約一早6點開球,打完18洞約四小時,還能回家吃午餐,兼顧家庭和運動休閒。累積至今超過400場經驗,淬鍊出一套高爾夫的人生心法。

蘇惠璋從小愛運動,讀小學時全台瘋迷紅葉少棒隊,他打棒球,到了高中、大學打網球,進入職場前幾年持續打網球,後來礙於球友難尋,便轉到高爾夫球。

蘇惠璋認為,高球是一項與自己競爭的運動,要贏,必須增進自我球技;不像打網球,有時輸贏是因為對手和你程度有別。「打高爾夫,你的努力決定成績好壞,自己要百分百負責,」他說。

高球入門,第一步從揮桿姿勢學起,就算有專業教練指導,多半也要在練習場磨上幾個月。蘇惠璋當初堅持自學,「很鐵齒啊,總覺得自學可以,」他研究書、看影片,儘管是左撇子,但刻意選擇右手揮桿,學得特別辛苦;加上工作繁忙,無法頻繁練習,前後花了一年半練揮桿。

到果嶺打球後,他很快就愛上高球運動。就算同一個練習場,每次揮桿擊球感覺都不一樣,細微到連風速、地面斜度、草紋、潮溼度等,條件隨時在變化,每次都在挑戰下一桿如何打更好。

專注把自己做好 別盲目追求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時球打差了,總會想找出解決方法,至今擁有五套球桿。這跟工作道理相通,得把各項條件俱齊,才有助追求好成績。

曾經看過別人一開始結伴開心去打球,回來卻各走各的,原來是為了計較算桿數、誰成績好壞在生氣,也被他視為警惕。「不論好壞,打完18洞就過去,下次再來又是新的開始,不要去計較太多,」他把這心得用來面對人生,「千萬別執著過往。」

蘇惠璋也常在打球的過程中,看出不同人的處事修養。別人揮桿、推桿時不講話,走動時的影子不要擋在別人打球的視線上,這些小細節屬於打球禮儀,沒有硬性規定,卻跟職場的潛規則很像。

他更體會到,高爾夫球打得如何,跟對手無關,桿數好壞,都是自己該負責。這跟商場很像,專注把自己做好,千萬不要看到同業推什麼產品,就盲目去追。

果嶺有18洞,蘇惠璋用來比喻企業營運,前九洞當成上半年,後九洞當成下半年。有人第一洞打得好,便會得意忘形,忘了必須18洞打完,才會知道成績好壞。他強調,每一桿要好好把握,如同企業時時面臨挑戰,一項產品今日熱賣,卻很可能只紅三個月,因此時刻不能鬆懈。

比方2012年是數位相機高峰期,一年全台可以有百萬台的市場需求量,但之後逐年以兩、三成幅度衰退,現在一年只剩約30萬台。「但你還要盡力,就像打球落點不好,依然要期待下一個揮桿扳回一城,」他強調,把球救回來的成就感更大。

蘇惠璋秀出手機上美國職業高球賽PGA不定期選出的十大好球影片,能夠一桿進洞的球往往叫人羨慕,但最激勵蘇惠璋的,反而是很多選手把掉進沙坑、原本看似沒指望的情況,逆轉打成好球。「潛力常在困難中被激發,不要覺得不可能,」他有感而發。

有次他的球掉進沙坑,打了三桿還是沒打出來,他改成先把球往遠離洞口的方向打,讓球到足以跨越沙坑高度的位置,果然順利把球救出來。頓時他體會到,有時過於膠著於當下,無法解決問題;換個角度,先往後打,雖然會多增加一點桿數,但最終能解決問題。

「有時候要放掉該放的,會獲得更大的獲益,」他歸結心得。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