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初期,香港鐘錶界名人鍾詠麟召集兩岸三地愛錶人士,評選出「世界十大名錶」。當時,百達翡麗名列十大名錶之首。
為了探究百達翡麗如何製造出全世界最好的錶,歷經15個小時飛行,來到日內瓦郊區普朗萊烏特(Plan-les-Ouates)總廠,空氣冷冽又飄著細雪,連路上行人的呼吸也化作一股股白煙。
不管是大門前的巨型游絲拱門,大廳落地玻璃上的機芯圖騰,左牆壁雕上齒輪合作無間的運行,或懸掛在右牆那座由傳統動力驅動的掛鐘,一切都說明了,這裡是全世界最優質機芯的生產地。
第1站〉 總廠、5號工廠
百達翡麗最精華和重要的機芯零件都是出自於這個總廠和被稱為「PP5」的5號工廠。
除非親眼見到,否則很難想像,百達翡麗的每一支手錶,從機芯、錶殼、錶帶,必須經過冶金技術的淬煉,高達上百次手工修磨的工序,不厭其煩的組裝和檢驗,才能達到高標準的「百達翡麗印記」出廠標準。光是機芯零件就是大工程。5號工廠毗鄰總部大樓,負責所有機芯零件的機械加工、手工打磨及第一道組裝工序。
這是傳統工藝與創新技術的結合。以機芯裡最多的零件「齒輪」為例,工匠必須透過名為「數控工具機」的先進機器切割及製作成粗胚,再進行無法計次的手工修整,還要不時校正和測量,可接受的誤差範圍在0.005毫米以內。
精細的拋光打磨,無疑是百達翡麗機芯的標誌之一。知名鐘錶評論家曾士昕分析,連外人看不到的地方都仔細拋光打磨,「除了美觀,在上鍊做能量釋放時,也不容易被消耗。」
一台台CNC數控工具機,也是百達翡麗自己研發。一位資深鐘錶線記者觀察,幾乎沒有企業願意替錶廠專門設計數控工具機,錶廠想提高加工的效率和精準度,只能自己想辦法,就像數百年前日內瓦閣樓的工匠發明出用於錶盤雕花的機器。
距離日內瓦兩個小時車程的拉紹德封(La Chaux-de-Fonds)錶盤廠Cadrans Fluckiger,就保留了好幾台古董雕刻機。這座擁有150年歷史的錶盤廠,是百達翡麗2004年買下,目前負責製造品牌大部分的錶盤和時標。
拉紹德封和附近的力洛克(Le Locle)一帶,是不少鐘錶品牌發源地,被稱為瑞士鐘錶業的心臟和世界製錶業搖籃。即使有現代機械輔助,但這裡最複雜的錶盤手工步驟仍高達150個,馬虎不得。
使用現代機器雕刻錶盤只需十分鐘,但古董雕刻機就得至少耗費五個小時,甚至一整天,「不遠處火車通過時要立刻停手,否則對錶盤也有影響,」工作九年的工匠說,當初花了五年才學會使用古董雕刻機,比培養一位律師還久。
第2站〉 鑽石鑲嵌部門
不過,鑲嵌立體時標的工作,就無法由機器代勞,必須由工匠戴著放大鏡,把那些比髮絲還細的數字嵌上錶盤。在這裡,不講效率,推崇的是工匠創辦人「慢工出細活」哲學。
力洛克集結了製殼Calame、拋光Poli-Art和鑲鑽SHG三個部門的腕錶零件工廠,就展現了慢工出細活。百達翡麗錶盤、錶圈或錶帶上的鑽石裝飾,幾乎都是由這個鑽石鑲嵌部門完成。「這些不同尺寸的鑽石必須蓋滿整條鍊帶,機器沒辦法替代,」鑲鑽部門總監說。
擁有五年經驗的寶石鑲嵌工匠只能做簡單的工作,至於最複雜的不規則鑲嵌,也就是百達翡麗獨創的「雪花嵌」,必須交由超過十年以上經驗的大師操刀,部門裡只有五位這種等級的大師。
鑲鑽部門總監拿起售價將近千萬的5719型號錶帶舉例,必須耗費長達160個小時,才能鑲滿錶帶上1100~1300顆鑽石。有趣的是,雪花嵌並沒有規定的排列方式,完全交由鑲嵌大師的喜好和美感決定,就算同款式,每條鍊帶看起來也略有差異。這種美感,是永遠不退燒的經典。
第3站〉 拋光部門
不只是寶石鑲嵌工匠需要十年磨一劍,就連拋光工匠也必須擁有十年經驗,才被允許進行不同紋路的拋光。部門內不少工匠從高中畢業就進入百達翡麗工作。
拋光部門主管解釋,拋光難在本身是對金屬的耗損,過多或太少都不恰當。她舉坊間最熱門的金鷹系列錶款為例,需40個拋光程序才能完成。
很多人不理解,百達翡麗每年再多也只生產五萬支錶,但同為瑞士品牌的勞力士,年產量卻是它的14倍,關鍵就在於堅持手工組裝,「這是一種對傳統的尊重,」一位資深鐘錶線記者分析。
走訪百達翡麗總廠,總會看到工匠坐在工作檯前,遵照桌上的圖紙組裝手錶,確保每個零件放到正確位置和角度。組裝完畢之後,還要進行嚴格的檢驗和測試,原因很簡單,只要一個最小的零件出狀況,也會讓一支上千萬的手錶無法運作。
第4站〉 頂級複雜腕錶部門
最神祕的一層樓,莫過於頂級複雜腕錶部門,以不同的高複雜功能分成追針計時、陀飛輪或三問錶製作室,根本就是「廠中之廠」。
組裝高複雜功能錶所需要的所有零件,被裝在一個盒子內,拿到這裡來交給工匠,這些複雜功能的錶只要多一個額外功能,像萬年曆或月相指示等,都需要經過600小時的質量控制,和1200小時的後續檢測和觀察。
值得一提的是,每支錶都由同一位工匠組裝而成,彷彿重現百年前日內瓦閣樓工匠的製錶精神。「就算售出後送回來,將安排同一位工匠維修;要是工匠離職,也會交由他的徒弟負責,」待在百達翡麗25年、參與過無數機芯研發的頂級複雜功能腕錶部門總監迪迪埃.法羅(Didier Faoro)說。
他參與研發的機芯,包括慶祝175週年推出的大師弦音腕錶,一共1666個零件,僅生產六支,除了百達翡麗博物館,應該只有這裡看得到。一支售價250萬美元,有錢不一定買得到,因有意的買家還須通過總裁德諾.斯特恩(Thierry Stern)的面試。
所有人到了三問錶製作室都想應證,三問錶出廠前必須經過總裁鑑定音質的傳言是否為真。「這是真的,每次要送三問錶去給總裁前,我都很焦慮,他的耳力絕佳,被退回的機率約10%~15%,」一位資深工匠坦言,只要總裁不滿意,得重新來過,又是好幾十個小時。
第5站〉 國際售後服務部
每年保養超過8000支錶的國際售後服務部,員工平均年齡40歲,也展現了工匠精神。他們同時承擔「維修」和「修復」兩種職責,故障手錶的零件未停產,稱之為「維修」,要是零件已經停產,就叫「修復」。
「我們會尊重年代的需求去維修,不會貿然用現代技術,」一位資歷23年、能用手工製作軸心的製錶師,拉開抽屜裡保留的古老零件說,新做的零件必須使用與原錶相同的材質,修復完成後,精確度要儘可能達到標準。
不只致力讓手錶代代相傳,百達翡麗也要想辦法讓老師傅的手藝傳下去。不管在零件廠或總廠,都能看到一批年輕製錶師在旁向老師傅學藝。細膩工匠精神,是百達翡麗無可取代的獨特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