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保健食品多吃無益 攝取不足再補充

護眼妙招17〉均衡飲食最重要

滕淑芬、林惠君
user

滕淑芬、林惠君

2017-01-18

瀏覽數 14,300+

保健食品多吃無益 攝取不足再補充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護眼20招 遠離惡視力

Passport研究機構2015年12月發布的「Vitamins and Dietary Supplements in Taiwan」調查則發現,台灣護眼的保健食品在2015年成長9%,達到銷售的高峰。國內兩家保健食品杏輝和白蘭氏不約而同指出,近三年他們的護眼保健食品都有兩位數成長的亮麗表現。

葉黃素存在於眼球水晶體、視網膜及黃斑部,葉黃素濃度影響視網膜健康。三軍總醫院眼科部主任呂大文表示,人體的葉黃素之所以減少,主要是戶外紫外線、手機藍光進入眼睛後,產生自由基,導致眼睛退化。

紫外線通常能被眼角膜或是水晶體過濾,但藍光卻會穿透眼睛,直達視網膜及黃斑部,存在於黃斑部及晶狀體中的葉黃素,可以吸收藍光;但長期過度使用手機的現代人,葉黃素濃度就會出現變化。

因應戶外空汙來襲,以及3C產品充斥,跨年齡層都覺得眼力衰退,需要補充葉黃素。目前市售的護眼保健食品也以葉黃素為主,藥妝、超市和大賣場國內外品牌一字排開,琳瑯滿目,民眾要怎麼挑,才能吃得安心又不傷荷包?

《健康遠見》綜合採訪各方意見,建議民眾可以從四大原則進行挑選。

原則1:適量即可,多吃無益

葉黃素保健食品以劑量高低區分,杏輝藥品食品企畫處經理黃文芳說,依據濃度高低可分為保養型的入門款(每日5毫克)、舒緩型的中劑量(每日10毫克),以及高劑量(每日30毫克)三種,分別針對一般人、已有眼睛不適的症狀者,及視力老化有病變者。很多人以為既然要吃,劑量愈高愈好,實則不然,還是要依照每個人的需求和日常飲食習慣而定。

其實深綠色蔬菜都含有葉黃素,每天都有吃「健康五蔬果」的人,可以不用吃保健食品,或者只需補充最低劑量即可。問題是,國人平日三蔬二果的攝取量非常不足。

國健署2011年「健康行為」調查,訪問1萬6900多名國人蔬果攝取情形,結果發現,有四成三的國人每天吃到三份蔬菜(300克,或煮熟後一碗半),近三成的國人每天至少吃兩份水果(一份是一個成人的拳頭大小);但同時至少攝取三份蔬菜和兩種水果建議量的國人僅有18%,不到二成。

蔬果量不足的外食族,可借助保健食品補充葉黃素。至於補充的原則,新竹國泰醫院眼科部主任陳瑩山指出,一般人的葉黃素攝取劑量為每日6~10毫克,30毫克的高劑量只適合少數人,例如有黃斑部病變家族史、曾經罹患黃斑部病變,或是高度近視者。由於他們的眼球本身已老化,對葉黃素的吸收比較困難,高劑量葉黃素比較能快速達到有效的血液濃度。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醫務長、眼科部主治醫師蔡景耀提醒,不要一味追求高劑量葉黃素,因為葉黃素是脂溶性營養素,吃太多會累積在體內無法排出,多食無益。

原則2:看清楚含量,萃取量要經過換算

台灣營養基金會副執行長周怡姿表示,市售的保健食品膠囊錠都有營養標示,一定要看清楚營養標示的含量,以及一天吃的量為多少。以葉黃素為例,就要看葉黃素的含量;如果是從某種植物萃取出的葉黃素,就要看萃取物的含量,例如從金盞花萃取5%~10%的葉黃素,以一錠10毫克來說,經過換算後,就只有0.5~1毫克的葉黃素含量。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好食課創辦人林世航營養師指出,有些廠商標榜葉黃素是從金盞花萃取來的,卻沒有詳細標示葉黃素含量,只標示金盞花萃取量,會讓消費者誤以為萃取量愈高愈好。所以民眾在看包裝標示時,成分要以葉黃素的含量為主,而不是金盞花萃取量。

原則3:離製造日期愈近的,愈新鮮

業者指出,葉黃素的營養濃度會隨著時間逐漸消退,選購時,儘量挑選離製造日期愈近的商品,也就是愈新鮮愈好。

營養師建議,食用的時間點則可在飯後,因為葉黃素是脂溶性營養素,透過飲食中所含的油脂,才能使葉黃素達到最好的吸收效果。

原則4:選擇有信譽的品牌

市售保健食品的最大問題,就是品質參差不齊。

食藥署在2016年6月進行13件市售膠囊錠狀食品葉黃素含量調查,發現有六件產品葉黃素含量低於標示值80%,其中有三件含量低於標示值20%,更有一件僅為標示值0.3%;也就是標示每顆含量有30毫克,實際含量僅有0.1毫克,標示含量與實際含量差很大,也可能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28條「食品不得有不實、誇張或易生誤解情形」的規定。

但一般民眾要如何確知業者標示的含量與實際含量一樣?

「有點難!」周怡姿指出,目前護眼的保健食品還沒有健康食品標章認證(小綠人),民眾也無法買回去後自己檢驗葉黃素是否符合業者標示量,因此消費者在選購時,只能挑選有品牌信譽的業者,或是經過GMP認證的廠商,避免購買來路不明的保健食品。

另外,周怡姿也建議,可多留意政府相關部門抽檢保健食品的新聞報導,以保障自己的消費權益。

食藥署則呼籲業食品業者製造、銷售膠囊錠狀食品,其營養素含量應符合外包裝標示,以維護商譽及確保消費者權益。

醫師也提醒,有抽菸的老菸槍,不可服用類胡蘿蔔素,因為可能增高肺癌風險。此外,小孩、孕婦及有肝腎疾病者,服用前應該先與醫師討論。有眼睛病變者,也要在醫師指示下服用葉黃素。

營養師與眼科醫師皆強調,保健食品是食品,只能保健,不能治療眼疾。一般人都可從均衡飲食中攝取葉黃素,如果沒有吃到足夠的蔬果,再額外補充。聰明吃保健食品,才能吃得安心又健康。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