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老幼共學,老少一同笑開懷

長照新模式2〉佳冬國中老幼共學

黃漢華
user

黃漢華

2016-12-28

瀏覽數 61,450+

老幼共學,老少一同笑開懷
 

本文出自 2017 / 1月號雜誌 愈慢,愈值錢

縣長潘孟安將長照服務納入國中技藝課程,推動老幼共學,鼓勵社區長者和學生一起上課,讓下一代從小認識老化,佳冬鄉就能看到這項特有的教育方式。

12月的一天,不到中午時分,佳冬國中的廚房充滿人聲,不僅有學生忙著洗菜,傳出咚咚的切菜聲,竟然也有70、80歲的阿公阿嬤,陪著學生炒菜、煮湯,祖孫兩代準備午餐要吃的咖哩飯,展開一場老少大合作。

「太白粉拿來」「鹽少放一些」,大家七嘴八舌,卻不顯慌亂。八年級的賴柏均因為父母到外地工作,從小由阿嬤帶大。他說,以前會和阿嬤拌嘴,和長者一起上課之後,開始注意說話語氣,還會提醒有糖尿病的阿嬤要注意飲食。

相互學習 祖孫成忘年之交

「我每星期都期待上課!」73歲的古菊英在丈夫過世後獨自居住,過著看電視、睡覺的生活。自從來佳冬國中,和學生一起上課,她變得很快樂。幫她做飯的學生林世文,在家從沒幫阿嬤煮菜,卻在學校開始學動手。

帶著長者上課的石光村村長劉金亭觀察,長者和年輕人在一起,笑容變多了。甚至患有乳癌的八旬阿嬤曾森妹,寧願戴著假髮出門,和學生見面,也不要留在家裡發呆。佳冬國中校長莊崇昌說,有些長者等不及早上8點上課,7點就在校門口等待。

「滿街都是我的孫子!」71歲的李賴鳳英回憶,剛上課時,學生不會和她打招呼;現在,走在路上,迎面而來的「阿嬤」聲不絕於耳,讓她充滿成就感。

張敏敏老師《 策略執行力實戰班 》6 天班・用 OGSM 2.0 串聯策略與行動,台北、台中開課,最後報名!

莊崇昌發現,老幼共學推動一年多來,祖孫從一開始的陌生,變成熟稔。現在,參加校外活動,學生還會牽著長者的手,幫忙撐雨傘、幫忙挾菜,對長者體貼又尊重。當阿公阿嬤跟不上健康操的節拍、忘了動作,學生還會提醒,宛如忘年之交。

認識老化 尊老卻不恐老

輔導主任李映萱表示,按照計畫,老幼每學期要在八週內,共同上51節課,除了共餐,還一起去上校外教學,參觀古蹟和文化園區,由學生上網查詢資料,向長者解說。由於上課採志願制,目前已有數十名學生主動參加。

「長者有智慧,也很有活力,」學生潘若慈說,原本見到長者,感到很尷尬,不敢和他們說話,經過幾次上課,她還加入長者組成的「老頑童劇團」,要和他們同台表演。

由於老幼共學是全台創舉,屏東縣政府沒有任何教材,校內老師和社區便共同設計,除了教導飲食保健、運動,讓老幼一起認識身體變老的過程,還教導長者學習包容,不要倚老賣老、貪小便宜,做個受歡迎的長者。

在全球老化最快的台灣,老幼共學值得全台參考,共同建立尊老卻不恐老的社會。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