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少子化浪潮和家長沉重的育兒壓力,臺北市政府社會局以「托育力」、「育兒力」、「女力」為三大核心,市府整合政策資源,讓城市成為最堅強的家庭後盾。面對少子化浪潮和家長沉重的育兒壓力,臺北市政府社會局以「托育力」、「育兒力」、「女力」為三大核心,市府整合政策資源,讓城市成為最堅強的家庭後盾。
「照顧服務」、「經濟補助」及「家庭支持」、「培力婦女」是臺北市落實「三力並進」的核心,系統性地建構全方位的友善育兒支持體系,創造讓家長育兒過程更為自在的環境,也讓女性得以擺脫「為母則強」的刻板壓力,在家庭與職涯中找到更自信、更平衡的新未來。
強化「照顧服務」—— 讓托育近便、平價、優質
完善的托育服務,是家庭實現工作與生活平衡的關鍵。臺北市政府深知家長對於平價、優質托育服務的迫切需求,因此持續加速推動公共化托育設施的佈建與量能提升。
本市目前已開辦91家公辦民營托嬰機構,今年(114年)已開辦4家,使托育資源分佈更加均衡,年底前,也會再新開辦1家社區公共托育家園,為文山區樟新社會住宅(位於文山區樟新水岸社會住宅)。社會局亦積極尋找市有合適的餘裕空間或校園餘裕空間加速布建公辦民營托嬰機構。除了公托外,社會局亦持續透過與私立托嬰中心或居家保母合作,積極推動「準公共化托育服務」。目前,臺北市公共化與準公共托育服務供給率已達到81%。這意味著多數兒童可享有具備近便、平價、優質特性的托育服務,降低了家長送托的經濟壓力,並提供更多元的托育選擇。
托育品質提升同樣重要,社會局提高托育人員薪資,透過獎勵機制降低師生比,優化工作環境,委託專業團隊進入機構輔導及定期評鑑,提升托育品質。
為推動「托嬰中心與幼兒園銜接」及增強托育量能,蔣萬安市長宣示增加公托數量,市府將盤點校園餘裕空間,優先利用設有幼兒園的校園餘裕空間,落實銜接目標,期待育兒量能擴增,服務更流暢。
落實「經濟補助」—— 最優方案減輕實質負擔
在完善托育網絡的同時,市府也關注家長的實質負擔,為此,社會局規劃了全國最完整、最全面的鼓勵生育「經濟補助」措施,其核心精神在於「拉近不同托育服務類型」的經濟負擔,以滿足各種不同家長和家庭結構的托育照顧需求,確保每一位兒童都能獲得所需的照顧。
為了進一步減輕家長的實質經濟負擔,社會局的托育補助政策持續精進,針對送托準公共托嬰中心及居家保母的兒童,「臺北市友善托育補助」每月補助5,000元、第二胎以上子女補助7,000元,搭配中央托育補助,讓家長的托育自付額能降至每月5,500元以下。托育補助政策讓政府與家長共同分攤了昂貴的托育費用,降低了育兒的門檻與成本,讓家長在選擇優質、安心的公共及準公共托育服務時,不再需要因為高額的費用而犧牲其他家庭開支。從「生得起」到「養得起」,系統性的經濟支援是給予育兒家庭最直接、最有力的承諾。

深化「家庭支持」—— 親子館、臨托據點打造彈性後援
「家庭支持」最直接的表現,就是設立優質的親子互動空間。本市現已開辦13家親子館,這些場館不僅提供免費、安全的遊戲空間,更定期舉辦親職講座、育兒諮詢及活動,成為家長交流、獲取資源的重要平臺。
為了應對家長的臨時需求,社會局也積極開辦24處定點臨托據點。這些據點遍佈各行政區,提供彈性且可近的臨時托育服務。定點臨托的設置,讓家長在需要時能獲得的專業支援,打破傳統家庭封閉的育兒模式,讓育兒不再是孤軍奮戰,而是一場充滿社群支持的幸福旅程。

「女力」成為日常--培力婦女、自立新住民、好孕好運
臺北市政府致力於推動婦女政策措施,打造友善幸福之都,本市佈建10家婦女支持培力中心、1家婦女館、1家新住民家庭服務中心及4家新住民社區關懷據點,服務遍及本市12個行政區,透過社工專業人員提供個案服務,辦理多元方案,結合在地網絡單位,長期陪伴及培力婦女及新住民,培養多元能力,促進其恢復自信、於社區自立生活。例如:北投婦女支持培力中心與心不懶咖啡廳合作的實習職場培力計畫,協助學員珍珍勇敢地跨出第一步;松山南港婦女支持培力中心服務的小光,雖然曾歷經家暴、離婚,獨自扶養小孩,但在社工陪伴的過程中,透過參與方案修復內在創傷,運用資源嘗試突破過往,展現自信的光芒。

西貢四三〇事件的政治難民阿敏姐,及因婚姻來臺的新住民阮氏、阿鳳,還有新住民的孩子新二代姝姝,雖各自有不同的家庭及文化背景,但都同在這塊土地上生活,也都是本市婦女及新住民機構關懷陪伴的對象。社工透過個案關懷、家庭服務、生活適應課程及成長團體,陪伴新住民姊妹看見自己的課題與文化優勢。
臺北市政府自112年起推動「好孕專車」政策,打造孕產期貼心乘車服務,此項補助更全國首創以E化方式執行,透過台北通App線上派車並以電子乘車金支付,操作簡易便利,解決了實體券餘額不能累計或不找零的問題。截至114年9月底,已核發近2萬9千多人,累積服務87萬趟次,實績亮眼!

「三力並進」,建構永續的幸福城市
臺北市政府透過「照顧服務」的可近性與優質化、「經濟補助」的全面性與實質性、「家庭支持」的在地化與共融性,以及「培力婦女」的支持力與陪伴性,織就了一張強大的育兒安全網。「托育力」、「育兒力」、「女力」這三股力量的並進,不僅是單純的福利輸送,更是一種城市發展的戰略眼光。
當家長不再為托育、經濟、照顧而焦慮,女性得以在職場與家庭間自信轉換角色,平衡個人與親職責任,這座城市的未來才能真正充滿活力與幸福。臺北市政府正透過這些有感政策,具體落實「育兒更自在、女性更自信」的願景,為市民共同打造一個永續的幸福新未來。
(臺北市政府社會局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