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慢工藝、慢時尚 重現手感溫度的美好

只強調實用性、性價比的產品 不再強勢

陳承璋
user

陳承璋

2016-12-27

瀏覽數 69,800+

慢工藝、慢時尚 重現手感溫度的美好
 

本文出自 2017 / 1月號雜誌 愈慢,愈值錢

全球不景氣,但如果你的產品是手工慢慢打造,成功打敗不景氣的機會將增加。

才創立兩年的台灣藍芽音箱品牌CELIA&PERAH,就是例子。

由木工老師傅,打造一體成形的木質音箱,溫潤的山毛櫸外表,一台售價1萬5000元,價格足以與B&O、BOSE等大廠藍芽喇叭比拚,仍賣得嚇嚇叫!因為怕出貨不及,倉庫總堆滿上百台喇叭備貨,實在不夠堆放,近期還換了更大的辦公室。

最近,他們的新產品上flyingV募資,短短一個月就募集近300萬元,達成率破500%,獲得網民掏錢力拱,創業至今,一直生意興隆。

換個場景,來到台北市紹興南街上的「慢鏝選東西」,這是一間集結全球設計、工藝藝術家產品的文創商店,15坪大小的空間,正展售日本當代手飾工藝家永野和美的作品。只見牆上掛著似花朵繾捲的胸針,每個都是以日本傳統手工藝,將竹纖維、日本紙、K金線揉捏編織而成。

手掌大小的胸針,各個至少兩萬,才展出不到一星期,近八成作品全都銷售一空,「一個才賣兩萬多元,真的很划算!」慢鏝創辦人謝旻玲一臉「你怎麼會覺得很貴」的表情對著《遠見》記者說。

再舉個例子。全台最大文創電商PINKOI,2012年成立,多達五成以上產品主打傳統手工、限量工藝製造。很多產品下訂後,要等上足月才能收到,相較於普遍電商強調24小時快速到貨,經營模式天差地遠。但PINKOI仍飛快成長,近兩年,總體規模成長五倍以上。去年更獲得紅杉資本及GMO Ventures900萬美元(約2.97億台幣)投資,開始國際化。

看出來了嗎?以上案例最大共通點全都是強調手工創作的「慢工藝」「慢時尚」,讓產品有更高的附加價值。

根據文化部出版的「2015年文創年報」中的「工藝品創作」類,包括皮革、纖維(染織)、木製、紙等創作,每年產值雙位數成長,2014年成長率更高達219.7%,幅度驚人。整體工藝產值更破1200億,年成長近10%。

另一方面,時裝、飾品、化妝品、皮具設計等「設計師品牌時尚產業」,這幾年也一枝獨秀。

長期研究時尚產業的商發院研究員王男洵觀察,相較ZARA、H&M等快時尚,設計師品牌則強調少量製作、經典的慢時尚,而這幾年設計師品牌的產值成長幅度都很嚇人,從2010年,每年產值都以兩成以上的速度增加。王男洵強調,雖然各家品牌規模偏小,但毛利都非常高!

全台第一間主打衣服生產履歷的設計師品牌「Be Clotho People」,以慢時尚為核心,每件衣服下訂後才開始生產,拿到商品至少要等一個月,隨便一件上衣都要6000元。「設計師品牌的衣服,訂價至少是成本七倍以上!」Be Clotho People老闆沈仕偉脫口道出設計師品牌的「含金量」。

強調慢工,慢生產的產業,憑什麼露鋒芒?

消費者厭倦千篇一律的產品

「因為現在的消費者愈來愈不喜歡跟別人一樣!」中子文化品牌發展與商務副總林霈萱分析,現在的消費者已厭煩了大量生產的產品,相反的,少量生產的手工藝創作,即便是同一個款式,多多少少還是有些許不同,每個都是獨一無二。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這樣的趨勢,負責每年簡單生活節策畫的林霈萱感受最深。簡單生活節創辦十年來,相關手工藝的文創品牌愈來愈多,許多都是年輕人創業,每攤生意都特別好。例如金工創作品牌「臍加厝」,2014年頭一次參加簡單生活節的擺攤,短短兩天,手造胸針、手飾、項鍊,竟入袋超過十萬。

謝旻玲坦言,現在她已經很少出去逛街,尤其是百貨公司,「每個地方都長得一樣,已經懶得逛了!」一身時尚打扮,手上戴著螢光閃閃大戒指的她,正是現下消費者的縮影。

新一代顧客重視產品價值

進一步探究,消費者會想要與眾不同,關鍵在於「價值」。

台灣創意設計中心副執行長艾淑婷指出,現在社會薪水凍漲停滯,不少年輕人得到的實質回饋卻不如預期,這時候,他們會找與心中夢想、理念相符合的品牌購買,來代表自己在世界上有著不一樣的品味、理想。

因此,業者若只強調產品的實用性、性價比,恐怕已落伍。最明顯例子就是快時尚的風光時期早已不再。快時尚主打快速流行、每半年換一件、性價比高等,但缺乏個性,又顯得浪費,已與年輕消費者的理念不符。

資深媒體、文化社會學研究專家詹偉雄觀察,這一代人更在乎的是,購買的產品與自我理想的契合度,「這是一個非常個性化的社會,」蓄著鬍子的他,娓娓道來社會消費習慣改變的玄機。

CELIA&PERAH近期募資超乎預期,在木工師傅加工不及下,還有網友強調:「拜託你慢慢做吧!因為慢工才能出細活!」這與現代人不耐等候的現象大相逕庭。「只要你的品牌價值能正中內心,消費者還是很nice的!」艾淑婷笑說。

時尚趨勢回到經典復古

以時尚角度觀察,其實此刻正是「經典復古」文藝復興的時間點。

日本選品始祖BEAMS社長設樂洋分析,時尚產業有一定週期,就像波浪曲線,每過一段時間,經典產品就會成為市場主流。

艾淑婷也指出,現在設計產業的共識就是:「別設計太多沒用的東西,別製造太多垃圾!」如果要設計經典產品,無論在設計端、製造端,都必須慢下來,這也是慢工、慢時尚會漸成主流的原因。

不過,長期觀察台灣設計產業的艾淑婷提醒,許多慢工藝、慢時尚品牌,設計師雖有足夠信念,要做出手工藝的價值。更有不少設計師想把傳統的老工藝保存來下來,卻時常忽略市場的接受度。

「設計師往往都沒市場概念,」她建議,每當生產一批產品時,設計師應當把市場考慮進去,先做產品定位、競品分析、產品定價,否則容易叫好不叫座,面臨收場危機。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