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是全球所有快時尚品牌獲利最高、成長最快的一年。只不過,好景不常,至今,除了西班牙的ZARA體質仍然保持穩健外,GAP、H&M等快時尚品牌,全都陸續傳出獲利銳減的消息。
雪上加霜的是,這一、兩年來,強調快速更換、每季跟流行的快時尚,被認為浪費,環保問題愈演愈烈,H&M還提出永續報告書(Sustainability Reports),向外界公布環保策略。
近來還有愈來愈多時尚界設計師,跳出來指控這些快時尚集團涉嫌抄襲。眼看趨勢快速變遷,轉型,無疑是唯一的出路。其中最值得關注,轉舵幅度最大的,正是台灣人最熟悉的日本迅銷集團(Fast Retailing)旗下快時尚品牌優衣庫(UNIQLO)。
最近,優衣庫甚至與快時尚劃清界線。「UNIQLO不是快時尚,我們賣的不只是衣服,而是一種生活哲學!」迅銷集團全球創意總裁約翰. 凱澤(John C. Jay),在2017年春夏裝發表會前如此表示。
轉變的辦法就是強調衣服的經典性。
「我們首次在2013年提出日常穿搭的概念後,就是希望UNIQLO的衣服,能夠更專精在質量上,」優衣庫大中華區首席市場官吳品慧說明,所謂高質量、經典的衣服,正是盼消費者購買後,能夠穿的久,不退流行。不難看出,這就是UNIQLO想與快時尚分道揚鑣的關鍵。快時尚的概念,強調每季多款,退流行即換;UNIQLO經典、耐用的步調,反而與近來時尚界提倡的「慢時尚」呼應。
提升衣服品質 更琢磨細節
優衣庫改革的力道自一年前延攬前愛馬仕設計總監克里斯多夫.勒梅爾(Christophe Lemaire)擔任藝術總監,就能嗅出端倪。
被延攬的他,帶領UNIQLO巴黎研發設計團隊,結合本就引以為傲的材質、機能布料,打造「Uniqlo U系列」,主打極輕、美麗諾羊毛,推出多款男女裝。吳品慧解釋,極簡產品,會使消費者更注重衣服的細節,包括剪裁、版型、顏色,UNIQLO必須花更多時間琢磨,才找勒梅爾合作。
此外,在美國洛杉磯,優衣庫也砸下重金成立「丹寧研發中心」,企圖將單寧褲品質提升。
台灣優衣庫董事長兼總經理黑瀨友和指出,雖然消費者的喜好不停在變,但對衣服品質的要求,絕對放諸四海皆準。這也是為什麼UNIQLO會走往高質量策略。
然而,UNIQLO近來獲利減少的問題點,也出在店鋪體驗。為了大量展店,UNIQLO過去在店鋪上的風格幾乎如出一轍。「當消費者看見每間店都長得一樣,久而久之會失去魅力,」台灣通路教父,全聯實業總裁徐重仁觀察。
也因此,與快時尚大量快速展店複製的模式不同,UNIQLO放緩腳步深入在地,與地方建立情感連結,加入更多展店元素。
2016年3月重新開幕,坐落在英國倫敦牛津街上的全球最大旗艦店311 Oxford Street,風格帶有濃濃英倫風,與平常能見的店鋪大相逕庭。他們更將頂樓打造成可以舉辦藝術、音樂活動的空間。
除了展店,UNIQLO還選擇跟社區建立情感。例如,為了解決台東交通不便,UNIQLO在台東開辦接駁車,串聯重要景點,方便觀光客旅遊。去年,台東熱氣球節,他們更串聯當地百間商家,推出專屬觀光地圖,促進當地觀光。如此與在地共榮共存,就是要提高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價值與溫度。
近幾個月來,UNIQLO行銷動作頻頻。不久前發布一支廣告,配音的女生聲音沙啞,拋出:「Why do we get dressed?」(我們為何而穿?)
吳品慧直言,過去快時尚的商業模式是不合理的,衍伸太多不必要消費,而現在消費者愈趨理性、自我,更關注環保、健康等,「品牌必須更尊重消費者意願,」吳品慧說。面對消費者口味在變,時尚產業巨擘也不得不慢下腳步。是否能一改近期獲利不振?讓人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