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PC產業文藝復興,AI為台灣迎來春天

人工智慧 是人類威脅也是好伙伴

林士蕙
user

林士蕙

2016-11-29

瀏覽數 80,800+

PC產業文藝復興,AI為台灣迎來春天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16 / 12月號雜誌 向老說不 我的熟年進行式

自從2016年3月AlphaGo下圍棋贏過人類棋士後,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慧風潮已經成功打下第一場戰役。

它,帶給人類的,到底是工作被取代的失業潮,還是全新的商機?全球專家仍在爭執不休。

但在台灣,這問題的答案,可能和許多人想的不一樣。

三句不離AI,硬體公司拚了

今年下半年有一場格外熱鬧的活動透露出端倪。由華人黃仁勳創辦的圖形晶片美商NVIDIA(輝達),首度來台舉辦GTC開發者大會。當天,執行長黃仁勳一開口就強調,「我們不是晶片公司,是AI公司!」

現場產品攤位上,更簡直是台灣PC產業的大集合。包括廣達、華碩、英業達與富士康等,各家紛紛推新品,更強調,「這裡賣的,不再是傳統的伺服器、電腦,是專門為AI推出的全新概念產品」,看得人目不暇給。

「不只NVIDIA,英特爾也是一樣。已經沒人會拿出最新款的筆電,大家三句話不離人工智慧,深度學習,談的都是軟體!」華碩伺服器產品企劃課陳玉霖經理表示。

所謂人工智慧,是讓電腦摹仿人類學習能力來運算,使用的是深度學習的軟體分析工具,只要塞愈多資料,電腦就會像小孩一樣快速學習。現在全球業界在應用的,也不只是圍棋,還包括了網路影音辨讀了解用戶偏好、醫療找抗癌療法、無人車、無人機、智慧城市建設等。

只是,為什麼人工智慧,提供了台灣電腦產業翻身呢?

「因為,要給人工智慧用的電腦,不會是服務一般人類這種的,」廣達旗下做雲端轉型的雲達總經理楊晴華分析說,現在台灣PC業者打造一台高階機種,也才四顆核心處理器。

但是,能夠作深度學習的人工智慧電腦,如已可扮演醫生回答醫療知識的IBM華生,背後可是用上高達2880顆IBM POWER7八核心處理器,是一般人做電腦運算的千百倍!整體的技術,也是IBM多年研發超級電腦的精髓,質與量都像是一次亮出最高等級的武功。

難怪,黃仁勳大膽預言,具備人工智慧運算能力的電腦,將是下一波的主流,光是過去三年用來作AI的深度學習計算負載量,就成長了18倍,遠高於台灣半導體業長期信仰的摩爾定律。

根據調查機構Tractica的最新預測,全世界AI的成長性絕對值得期待。將從2016年至九年內,全球產值成長為現在的57倍。這也將是各國都不敢忽視的新競爭力。

依據美國白宮在2016年10月發表的全球AI戰略報告,包括美、中、英、德、日、加拿大、澳洲、南韓等國都已積極投入和AI相關的深度學習論文研究,中國大陸論文數量近年也超越美國,成為新的第一,這讓美國政府馬上思考要加強AI的研發。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賣鏟子最肥」處理器多樣

無論最後是哪一個地區勝出,可以想見這個新的科技淘金潮正方興未艾。就像巴菲特常說的一句諺語,「當加州淘金潮起來時,最肥的是賣鏟子的小販」。

未來幾年內,各行各業啟動革命時,首先需要的就是高效能運算的電腦或資料中心。能帶給台灣PC業一個新機會,說是文藝復興,也不為過。

來到華碩的伺服器事業總部大樓,一樓大廳有好幾個新面孔,原來都是等著要面試。

伺服器事業部總經理金慶柏表示,這幾年超級電腦的高效能電腦運算團隊成長很快!就因為人工智慧成主流,雖還無法貢獻明顯營收,卻已讓以前這個最前瞻、最小眾的部門,變得最紅。

台積電共同執行長劉德音,也非常看好AI帶動高效能電腦運算的前景,在2016年10月法說會上,預估三年內,使用在高效能電腦運算上的晶片,成長就會超越現有主力的手機晶片。

但是,這場台灣PC業文藝復興,革命要成功,面對的挑戰門檻也遠比以前高。首先,它打破Wintel標準規格思惟,考驗PC業者去做少量多樣客製化的能力,連處理器都不會只有一種。

「以前,筆電都是英特爾的核心處理器(CPU)獨大,現在還有NVIDIA的圖形處理器(GPU),」金慶柏說,若要用人來比喻,CPU的特性像是教授,擅長做高難度的研究,但要慢慢作;GPU則像一群研究所學生,可以快速處理大量資料,拚的是速度。

這,還只是開始。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指出,如果要讓AI扮演各行各業的專家,處理器還會更多。今年,Google已宣布要自行研發一個專屬自己平台的AI處理器TPU。

依照預測,未來還會需要專門做語音辨識的處理器;專門學認圖的圖像辨識處理器、或專門認字的語意分析處理器等,光這些就很顛覆以往的遊戲規則。

軟硬深度整合 台灣有優勢

另外,AI也比以往的App等行動科技更需要軟體、硬體深度綁在一起,才有辦法趨近人類,宛如一般人眼睛傳到腦,再到手的敏銳才行。這也十足考驗PC業者向上整合的能力。

例如,Google影像辨識的人工智慧研發,目前是兩秒內可以傳出答案,但是,很多人工智慧服務,兩秒都不能等!像智慧車聯網,若電腦透過雲端辨識出一個路障的警訊,通知路上司機就晚了兩秒,就可能讓來不及收到訊息的無人車撞上,造成悲劇。

簡立峰認為,這兩秒,就是台灣的機會!除了矽谷拚軟體開發,這中間有許多訊息傳輸的延遲問題、節能問題,也急需硬體專家提升晶片與伺服器的性能,讓它更融入軟體,無縫接軌。

「所以,我們做的,早就不只是純硬體,」無論華碩、廣達團隊都異口同聲地說。 還記得美國《商業周刊》那篇「Why Taiwan Matters(為什麼台灣重要)?」文章嗎?裡面描述著台灣這樣一個小地方,竟有這樣多半導體、晶片設計到消費性電子品牌公司,靠著緊密合作與快速創新,為全球提供九成的電腦製造與設計。當AI風潮來襲,也仍然可以透過同樣的基地,緊密合作設計出最強大的運算晶片、最聰明的電腦等。

「每幾年,總有科技趨勢變來變去,也有人講過手機要取代PC。可是我看我們自己,一直都在做同件事,」在廣達任職超過17年,四年前轉拚雲端轉型的雲達總經理楊晴華說,他寧可相信堅持就是對的。看來這場文藝復興,只要台灣業者優勢仍在,絕對值得爭取。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