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大遷移中,誰注意到女性?

字裡行間

王力行
user

王力行

2016-10-28

瀏覽數 11,600+

大遷移中,誰注意到女性?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16 / 11月號雜誌 台灣為什麼逆勢加碼越南?

三次的大遷移,對地理學者姜蘭虹而言,是空間的衝擊,也是社會文化的衝擊。

這位台灣和香港第一位女性地理學博士,從此開始了「女性地理學」的研究。她說,我很能體會家庭從一個地區遷居到另一個地區,女性對不同社會、文化的適應,以及扮演的角色。因為她和母親就是身在其中的人。

什麼是地理學?什麼是女性地理學?

地理學是研究「人」和「地」關係的科學;「地」不是狹義的土地,而是泛指人類生存的廣義環境。

過去地理學一向由男性主導,在人文地理上,並沒有女性的角色。1970年代,歐美女性地理學者開始和婦女運動結盟,在理論和行動上,產生很大影響,引起大家注意移民社會中婦女的角色。

取得博士學位後的姜蘭虹,回到台大任教,開啟了台灣這個領域的先鋒研究。1985年,她在台大創辦「婦女研究室」,當時的李國鼎先生和經建會副主委孫震,都參與「婦女在國家發展過程中的角色」研討會。

為流離中的女性故事,找出理論基礎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帶著廣東腔國語的姜蘭虹,是位熱情洋溢、充滿活力的女性。她自小到大求學過程全是英語學校。台大孫震校長對這位教授印象深刻,就是「她的英文,我怎麼努力都不可能趕得上。」

在語言、在事業上的成就,不僅使姜蘭虹引領台灣的研究,更走上國際舞台。

在最新主編出版的《性別、社會與空間》一書中,有一張她戴著安全帽、和同伴宋郁玲騎摩托車的照片。這是她自1983年起跑遍台灣,對台灣鄉村婦女做田野調查的見證。後來她赴廣東,記錄鄉鎮企業中外來女工遷移生活的點滴。

2008年,她親訪移居紐澳和加拿大的台灣媽媽,深入了解她們如何伴讀子女的甘苦。這個名為「別居」(Second Homes)的研究,引起轟動。

她在台灣舉辦國際學術研討會,也和國外學者共同著書探討全球化與文化變遷。

談起女性研究和地理學,學術界沒有人不認識姜蘭虹。

這位常年穿梭於台灣、大陸和國際,專研華人婦女遷移的學者,不僅使我想起,在文學作品中,如齊邦媛教授的《巨流河》,白先勇筆下的《金大班的最後一夜》,華裔女作家張戎的《鴻》,甚至公視剛播放的《一把青》,都在講大時代的動亂中女性的故事。

姜蘭虹的母親鼓勵她:「女人要有自己的事業」,她確實為這些流離中的女性故事,找出了理論基礎。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