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王亞妮畫猴傳奇

蕭富元
user

蕭富元

1991-07-15

瀏覽數 26,150+

王亞妮畫猴傳奇
 

本文出自 1991 / 8月號雜誌 第062期遠見雜誌

農機車劈叭壓響寧靜的大街,馬路兩側,老舊雙層樓房灰濛濛的玻璃窗推向一重重綿互不盡的山丘。甩著馬尾的女孩兒,穿了土氣的塑膠涼鞋踏上自行車,笑聲蕩漾在茶香輕搖的風裡。

如果不是出了王亞妮,這個廣西北方邊緣的山縣恭城,就跟大陸任何一個偏遠小鎮沒什麼兩樣,貧窮落後、藉藉無聞。

有人說王亞妮上輩子一定是個畫家,死後忘了去飲忘川的水,到了今生,在她兩歲半時,又抓起畫筆,把前世的生命接續起來。

王亞妮兩歲時,畫家父親王世強發現了她的繪畫天賦。在父親的畫室裡,她小手緊握炭條在紙上塗鴉,派頭十足地瞇著眼睛,用炭條比來比去,修修改改,「一副大畫家的架式」。畫完畫,她就拉著爸爸,呻呻啞啞地講畫中故事。

畫猴就是畫我

成長在山清水靈的傜族自治縣,恭城神秀的純樸自然,給了王亞妮自由想像的揮灑空間。

從拿起畫筆開始,王亞妮向來就是隨心所欲,一個孩子的所思所見,都能在她童心濃郁的畫裡找到線索,沒有成人精工雕琢的斧鑿痕跡。她畫猴子看蜿蛛結網,畫猴子玩捉迷藏、分果子吃。兒童眼中的世界在紙上神靈活現。

談起畫畫,今年十六歲的王亞妮眼睛一亮,「畫猴子就是畫我,」她伸伸舌頭笑著說,是她和猴子玩,是她分果子給牠們,是她將純然無憂的快樂藏進畫裡。

王亞妮的猴畫是她向藝術叩門的金鑰匙。四歲時,國畫大師劉海粟、陸儼少等老前輩在看過她的作品後,協助她在上海舉辦了一次畫展。王亞妮天真無邪的畫給美術界留下深刻印象,「畫猴子的王亞妮」名聲漸傳漸廣。

從那以後,她就經常公開表演,人們總是看到她紮著馬尾、赤腳蹲在比她身體還長的晝紙上,把著大毛筆懸腕畫出赤子的心靈想像。

「沒想到兒童畫可以畫得這麼有趣,」現任桂林書院副教授的莫雨根回憶初見王亞妮畫的驚歎。他對畫中神躍的童趣與自由,特別難忘。

王亞妮的畫常有出人意料外的聯想力。看到一隻蝸牛,她會想到人生也是這般漫長的過程,她就畫出一張蝸牛爬步的作品「路漫漫」。她特別喜歡觀察生活中的小事物,一朵不認識的花、漂亮的紅屋頂,都是她作晝的素材。

「畫家應該把大自然都畫出來,」有著恭城少女白晰素淨臉蛋的王亞妮說。

才情加機緣

西方世界也就是被王亞妮這種肆無忌憚的聯想和畫風深深吸引。她在國際上受到的歡迎,遠超過大陸許多知名畫家。她十歲在日本的畫展,和天皇的「素顏」展同時在同一層樓展出,日本畫界稱她是「藝術界的天皇」。

從她六年內在各國大規模展覽十八次,可見她走紅的程度。此外,她還出過五本英、日、德、西班牙文版的晝冊;今年底,美國將有一本王亞妮專書問世。

曾帶著王亞妮作畫、拍片的桂林少年宮主任陸國強分析,王亞妮能在世界揚名,除了不凡的才情,更關鍵的是「她有機緣」。

一群日本畫家在大陸機場商店內無意間看到她的作品,被畫中奔放的想像天地感動,將她的畫冊搶購一空,並積極和她父親聯絡辦畫展。王亞妮就這樣闖進國際藝術殿堂。

在美國,她的繪畫名氣如日中天。十四歲那年她名列世界名人錄,還在華盛頓國立史密斯博物館的「沙可樂亞洲藝術館」展畫,成為該館有史來唯一在此展覽的在世畫家。國畫大師張大千的作品則是一年後,才在這裡展出。

在華盛頓展覽期間,她創下兩個月二十萬人次參觀的成績,比過去最高紀錄高了一倍。在舊金山亞洲博物館,一天內有一萬五千人次來看她的晝,原本預定兩個月的畫展,延長為四個月。

種種「王亞妮現象」也接踵而至。各大媒體有兩百多篇王亞妮的報導;一些美國小學教室牆上,張貼她的畫;加州一位銀行家搭飛機來回欣賞她的畫展十次;學術機關也從美學、心理學、教育學等三方面研究她的畫。

「我很喜歡別人叫我神童,」面對各方讚譽,王亞妮不自覺地展露得意的笑容。

畫完不須修改一筆

繪畫路上不曾遭遇挫折,再加上國際輿論一面倒地嘉賞,還在念高一的王亞妮有著異常強烈的自信。

除了爸爸,她心中沒有偶像;她也從不認為自己可能會有畫不下去的一天。

「我腦子裡總會有美好事物出現,」王亞妮雙手合十信心滿滿地說。她相信當她完成一幅畫,放下畫筆時,這張畫已經不需要、也不能再修改一筆。對於自己的每幅晝,她都非常滿意。十四年繪畫生涯中,她不曾因為畫不好而丟過一張畫紙,只要想畫,她總能畫出來。

有畫家形容王亞妮作畫像「玩泥巴」,很有趣又無牽絆。小時她作畫是又喊又叫,二十幾分鐘就畫完一張大畫。畫畫是調好墨立刻動筆,不先試紙,也不打腹稿。

她一再重述,從小她養成一個習慣,畫畫前絕不去想要畫什麼,一提起筆,腦海想到什麼就畫什麼。她同時不斷自我提醒,在平常生活不要覺得自己是畫家,應該多去體認平凡的生活、觀察細微事物。

「畫畫就是講故事,」王亞妮娓娓道出她的繪畫哲學。故事說完了,畫也畫好了;而且畫題自然會浮現,不必為想題目傷腦筋。

不循藝術常規是王亞妮繪畫最顯著的特徵。

迥異於一般畫家,她有一套自己獨特的理論。

她沒學過繪畫基本技巧,既不寫生也不素描,更不臨摩名家作品,完全靠父親帶領、自己體悟,畫她心裡所想的。學校的美術課她不上,寫書法不臨帖,也不肯參加任何比賽,她甚至很少看其他畫家的作品。

張敏敏老師《 策略執行力實戰班 》6 天班・用 OGSM 2.0 串聯策略與行動,台北、台中開課,最後報名!

「這樣完整的自己才不會被破壞,」她對要如何繪畫很有定見,不容許外力加在她身上造成束縛,限制她奔馳的思想。她堅持,只要能自由表現心靈情感,她就可以畫出好作品。

孤居山城一隅

一如她的藝術創造,王亞妮的生活也是孤居在自給自足的天地。她一直住在離桂林兩小時車程的家鄉恭城。在這裡,她可以避開追逐她的記者、官員,和尋常女孩一般到處遊玩,上山撿松果,或到附近山邊水涯尋找靈感源泉。她不喜歡桂林的緊張吵雜,「在桂林不可以大聲說話,」王亞妮聳聳肩膀不經意地說。

為持續安寧的生活,她從不主動和畫界來往,家鄉的人也不常接觸到她。政府官員去做家訪,還不一定能見到她。在恭城,王亞妮在她的王國裡安度童心未眠的繪畫歲月。

雖然盼望永遠能保有受人喜愛的平凡純真,成名後的王亞妮並不能過一般十六歲少女的平淡生活。

小學課本把她編入教材;北京出版一套從她三歲到十六歲的紀錄片;官方藉她在國際間展開「王亞妮外交」。

由於長期出國不能正常上學,學校還派十五個老師到她家裡補課;她也幾乎不和同學一起出去玩。言談間,她雖不時流露少女的靦腆嬌羞,應對進退卻嫻熟老練。

茶江蜿蜒,曲曲折折地盤過恭城。依著茶江的山坡上,正籌備興建一棟王亞妮展覽館,收藏她的畫作、照片以及相關報導。前德國駐北京大使夫婦特地從德國飛來恭城種樹慶賀。

面臨蛻變關頭

耐人尋味的是,在西方,她是輿論推崇的「當今莫札特」、「百年難得一見的奇才」;在中國,她不過是十幾萬繪畫神童中的一個。大陸美術界並不很在意她的畫,較具權威性的「美術雜誌」、「美術報」根本不去評論她的畫。

「她只能說是兒童畫,算不上中國畫。」桂林美協理事王介明一語點出畫界的看法。因為是兒童畫,她可以大膽且無拘無束,成人畫家也不會去苛求她的繪畫技巧。王亞妮畫中散放的率真、反常規,「是成人要從她那兒吸收的養分,」已晉升為全國美協會員的王介明坦承。

桂林市文化管理辦公室副主任倪樹初則提出中肯的看法,做為兒童畫家,王亞妮絕對是個中翹楚,「但她已經十六歲了,不能老畫兒童畫。」他指出,王亞妮必須儘早意識到她畫的是兒童畫,應該逐漸調整,轉畫成人畫。

做了十幾年神童,王亞妮的確面臨蛻變的關頭。

去年到南寧去看她畫展的畫家全漢東觀察,單就美學觀點評斷王亞妮,她的畫有很多敗筆;而王亞妮的近作已慢慢失去幼年的童趣,呈現學齊白石畫風的影子。全漢東建議,王亞妮要成為大畫家,還得要全面從繪畫基本功夫和加強文化、哲理修養著手。

桂林畫壇也擔心,王亞妮單一的繪畫風格,將局限她未來的藝術成就。「她太偏了,老畫一種畫,」從小看著她長大的倪樹初憂慮地說,別的神童能畫能寫還能篆刻,王亞妮沒有改變,就只會畫猴子。

美術前輩的懷疑,並不能減損王亞妮對自己繪畫生涯的篤定。她知道,從抓起畫筆的那一天,繪畫就是她的終生目標,畫畫是她一成不變的生活定律。

「有一天,我要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畫家。」王亞妮這樣期許自己,也相信她一定能做到。

在中國畫壇上,少年出名是一大忌,有太多神童最後夭折在早熟的盛名裡,再也不能創造好的藝術作品。王亞妮在中國美術史上,究竟只是神童一筆畫過,還是她夢想要做的大師,仍在未定之天。

(編註:王亞妮接受展望基金會李慶華邀請,將於八月二十四日起,在台北敦化北路宏國大樓舉行畫展。)

陽太陽:她的畫「人華天趣」

王亞妮在兒童畫家中算是很不錯的,她有才華,富有童心,她的畫很有天趣,-對世界上的事物、動物都有很天真的看法,畫作也很有視覺美感,我曾經給她的畫題「大華天趣」四個字。

她的畫可貴在有童稚的趣味,很大膽也很自由,筆墨運用得很超脫流暢,構圖也很特別,不自覺地流露兒重的天真活潑。

她受傳統繪畫影響比較少,也沒有成熟畫家的筆味,所以就顯得特別有味道。她畫得非常隨意,在兒童畫的範疇內,她是很自由的,沒什麼顧忌;可是如果要求她一些更複雜深沈的東西,以她的格局就比較困難。她的畫只能看成是兒童畫,在藝術領域還談不上什麼地位。

褒獎過度會害了她

她現在已漸漸進入青年層次,她的兒童階段也應該結束了。她如果要進步,必須朝深化方向努力,要多加強學習,把她褒獎得過度,提得太高,會害了她。她不可能永遠做一個神童。

王亞妮如果要再畫下去,她要好好學習藝術技巧,學一些基本功,更重要的是要多多培養文學、詩歌的底子。做小孩可以隨性作畫,長大就要有深沈的結構,,要有功夫底子。

要把神童培養成大畫家是很複雜的,我們中國有很多聰明的小孩。畫到一個地步就發展不下去。這時父母應該給他們一個好的學習環境,而不是一直捧他,捧得過分會毀了這個孩子。

王亞妮正處在轉換時期,現在她的畫有點趨向齊白石的風格,可是我覺得她早期的畫更有趣味,想像力更豐富。

她對繪畫並沒有太多研究,都是自己領悟。在繪畫上她跟著父親走,不進正式美術學校,這樣也可能是一條路。將來她能不能進入更高層次,能不能畫下去,都還不確定。只是我很擔心,她自己關在小天地裡,對世界瞭解也不深,又不去學習更多知識,拓展境界,她的天才有可能會毀掉。

(陽太陽為廣西知名國畫家,現年八十二歲。曾任廣西藝術學院院長,現為廣西書畫院和桂林畫院名譽院長)

(蕭富元採訪整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