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7月某個正午,司儀提高嗓門朗誦祭辭;裊裊香煙中,南臺科大校長戴謙雙手拈香、喃喃有詞,背後30多位主管一同合十。
或許天助自助者。都說南部技職最受少子海嘯衝擊,但位於台南的南臺科大,今年4000多個新生名額卻全數滿招。開學前,主管們在造價8億的新大樓前普渡,一樓的星巴克與Mr.Donuts店面正加緊裝潢中,等待兩週後以全新面目迎接新生。
站穩腳步 開始擴大知名度
南臺成立48年,董事會成員可說是台南傳統產業界的「星光幫」。創辦人之一是台南幫大老吳修齊,現任董事長是南紡董事長鄭高輝。前董事長為統一集團創辦人高清愿,與戴謙亦師亦友,常提點他經營觀念。
戴謙回憶,為擴大招生,上一任校長向銀行貸款蓋校舍;他2007年接手時,學校負債5.9億,他很快還清貸款,還存下2億。當他開心地向高清愿報告時,高清愿非但沒誇他治校有方,反而問,「這錢打算用來做什麼?」
原來,高清愿從產業角度看教育,賺錢不能只是笨笨地存,而要想怎麼聰明地花。
例如教育部規定,每位學生平均樓地板面積必須超過10平方公尺,學校要成長,就得先投資。校長室副組長黃瓊儀說,十多年前,學校校舍只有個位數,但一次次將存下經費投入硬體建設,現在已逐漸成長到31棟。
站穩腳步後,第二步是打開知名度。2014年,位於原台南縣內的南臺決定到台南市中心「插旗」,從成功大學手上,搶下台南火車站旁、台南文創產業園區經營權。
這裡原是日據時代菸酒公賣局員工的「出張所」(出差宿舍),屬文化部管轄,地位相當於「台南的華山藝文中心」。整修後,已成為一個有古蹟、有IKEA、有音樂舞台、還有育成中心的市民生活空間。僅管一個月負債100多萬,為了把學校的名聲往上拱,南臺還是咬牙撐。
《KANO》產學合作 賺錢還賺名聲
副校長張鴻德分析,南臺是私立技職中「最不在地化」的私校,來自雲嘉南的學生僅占38%,其餘均來自全台各地,招生策略一直強調遍及台灣,否則會缺額。
為了把招生大網灑向全台,南臺在台北車站、高雄高鐵站都有大大的燈箱廣告;每一個小成就,都要開記者會,不放棄任何提高學生與家長心占率的機會。「沒有天上掉下來的學生,」戴謙說,對資源有限的私校而言,每一天都是招生日,每一次曝光都是生存戰。
2014年,是南臺最出風頭的一年。導演魏德聖電影《KANO》找上南臺數位設計學院建教合作,2000多個鏡頭的後製,全由數位設計學院包下,有100多位學生參與,創下學校承接商業電影特效首例。當年學校入帳1400多萬元,賺到的經驗與宣傳更是無價。
如此大規模、高知名度的產學合作機會,非一蹴可及。一開始,廠商只願給小案子,測試學校是否有能力承接;南臺曾參與電影《痞子英雄》《賽德克巴萊》部分後製,累積多年口碑才開始回收。
南臺每年預算23億元,15億來自學雜費,剩下8億得另籌。「校長知道經費在哪兒,才能告訴團隊該往哪兒衝,」曾任國科會副主委、南科管理局長的戴謙特別喜歡開會,由其是教育部與科技部召開的會,總能讓他聽取國家政策趨勢,再鼓勵老師往那個方向做研究。他解釋,學校就像一個生態系,系所是學校的作戰部隊,「老師動起來,學生就動起來;系動起來,院就有希望。」動起來,即使是大型南部私立技職,滿招也會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