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問(以下簡稱問):為什麼選擇這個所?
王薇媛答(以下簡稱答):一開始是對語言很有興趣,覺得俄文要彈舌很酷,而且它跟平常會接觸到的語言不太一樣。除了對語言有興趣,大學階段有機會去當俄國表演團的翻譯,大三時還去莫斯科當交換學生,覺得文化交流非常有意思,去之前會覺得這些東西只是地理名詞,但去過之後就成為生命的一部分。
進研究所前,我就有一個很明確的論文主題,我想要做「俄國的迷信」。因為大學時我曾到一個藝術節當俄國團翻譯,有次和團長吃早餐,他不小心踩到我的腳,儘管我不介意,他仍堅持要我踩回去。後來我才知道,原來俄國人相信如果被踩的人不踩回去,未來兩人會有嫌隙,我覺得非常有趣,就想研究這個主題。
不是本科的更可能擦出火花
問:你印象中最深刻的課程是?
答:一門課是在教俄文的口語體,其中一堂課就是講流行用語,包括各行業的行話、年輕人的俚語、或是地方方言等,那堂課的老師是俄國人,人很幽默,一天到晚逗得大家哈哈大笑,還會教我們那些你在字典上根本找不到的字。
我們過去學英文,通常遵循正規教育,有時候跟母語為英文的外國人說話,他們還會覺得你太正式,學過這些生活用語後,無論在工作或平常人際溝通,都可以增加不少樂趣。
學過這些後,有時候跟俄國人聊天,我會突然用俄文講出「我是路癡!」,或講一些年輕人的用語,他們就會露出「你居然也會講這個!」的驚豔表情,讓我很有成就感!
其實台灣的俄國人越來越多,有時候在捷運上還可以聽到俄文,就會發現自己所學可以派上用場。
問:什麼特質的人適合念這個研究所?
答:我覺得念語言不限定人格特質,不同個性的人來念俄文,都可能擦出不同的火花。如果大學不是念俄文本科,更好,畢業可能會有更明確的就業目標,譬如走法律、外交等,因為大學時已經有專業訓練。
語言只是一個工具,很難讓你得到一個明確的未來,當我畢業出來找工作時也是大海撈針,後來進了現在這家科技公司,科技相關的知識都是日後再慢慢摸索。
因為研究所是學術研究,有時候難免會覺得缺少些什麼。如果生活中可以結合自己的興趣,例如多閱讀俄語箴言、聽俄語歌曲,或像我一樣蒐集俄羅斯的郵票,從方寸大的圖文接觸世界各地的歷史、藝術、美景,增進學習俄文的興致,那真的是一件很棒的事!(政大俄文所,2015年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