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台大應力所研究生辛丞鈞在IOH實習四個月後,11月受邀轉正職。儘管距離畢業只剩三個月,他毅然選擇休學投入職場,開始和應力所專業毫不相干的行銷工作。
實習,改變了辛丞鈞原本的人生。
大膽轉換跑道 樂在其中
由於多數理工系所研究生,都在做實驗、跑模擬分析和寫論文中,度過碩士生活,因此,辛丞鈞原本也沒想過要實習。直到有一次,一位就讀電機所的學弟問他,「如果不想當工程師,想嘗試與人互動的工作,該怎麼辦?」
「那就去實習吧!」辛丞鈞告訴學弟。
當時他單純地認為,若在實習過程表現良好,說不定有機會成為正式職員,也能藉此轉換跑道。
在給予學弟建議後,辛丞鈞開始反問自己:「既然他行,為什麼我不行?」
事實上,他碩二修完外系的數位行銷課程後發現,自己雖然在工學院打滾六年,對人的興趣卻始終大過機械。
加上偶然聽到IOH創辦人莊智超的演講,認為IOH「不讓學生走冤枉路」的宗旨,和自己相當契合,便決定給自己一個機會,到IOH實習。
IOH已招收過六屆實習生,莊智超指出,IOH是聚集了一群有相同志趣的人,一起努力做特別的事;要成為IOH的實習生,必須展現強烈的動機與人格特質,專業能力反倒次之。而辛丞鈞的理念與積極態度,正是IOH需要的人才。
進入IOH實習後,辛丞鈞如同解除了對行銷領域的封印。白天,他經營IOH的臉書粉絲專頁、網站搜尋引擎優化,用Google Analytics評估網站表現並調整行銷方向;晚上,他還額外花時間自修相關課程,一切都是出自對行銷的熱情。
此外,由於IOH協助講者拍攝影片,分享求學與工作經驗,使辛丞鈞能接觸更多人、聽到更多故事,並和講者成為朋友,也使他樂在其中。
對辛丞鈞來說,在IOH實習的可貴之處,是看見自己的影響力。任何人在IOH提出計畫,只要經過開會、討論,都能實踐,和一般大企業需要層層上報的情形不同。
也因為這樣,辛丞鈞有了放手一試的機會。他曾在公布大學學測成績的兩週前,提出為考生做直播諮詢的想法,莊智超同意後,IOH全體成員隨即開始行動,分析直播軟體、邀請講者、聯絡學校等,最後在一星期之內,完成兩百位講者的直播諮詢。
觀察業界需求 趁早彌補不足
「能創造新東西,非常有成就感!」辛丞鈞的語氣裡,還留有當時的興奮。
莊智超直言,儘管實習生的工作量較全職員工少,但實習生在做的,全是IOH正在進行的計畫。
實習的另外一個收穫,是讓辛丞鈞學會管控時間。理工系所的學生大多待在實驗室裡,而他為了兼顧課業,週一到週五一下班,就趕忙進實驗室,直到晚上10、11點才回家;週末假日更是全天待在實驗室。
歷經幾個月的高強度生活,辛丞鈞工作效率提升,連坐捷運時,都會找事做,不讓自己閒著。
如今的辛丞鈞,已經「出師」,成為IOH的正職行銷人員,換他帶領新進的實習生。
辛丞鈞建議,學生可將實習時間提早,大一、大二就進入產業,觀察業界的需求,若是發現不足之處,還能趁早補足。另外,也可嘗試跨領域實習,相較於工作,實習對學生的要求沒那麼高,是找尋方向的機會,若發現興趣不合,才能即時修正。
放棄台大碩士學位後,許多人都問辛丞鈞是否後悔,「不會,」他始終不厭其煩地說明,僅管過去所學無法派上用場,但分析消費者、網站使用者行為,比要具備強大理論做基礎的電腦模擬分析,更符合他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