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起源來自心跳,結束也是心跳。從心跳和心率變化,可看出一個人的生理機能和健康狀態。
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洪惠風醫師,最近見到朋友,就會興奮的展示一款被他戲稱為「爆肝機」的智慧手環。
這個連上手機軟體的智慧手錶,只要把左右一根手指放在感測器的兩端,75秒後,就能測得當下的心電圖,和自律神經狀態;如果當時身體太過疲憊,身體年齡超過實際年齡,就代表應該去休息了。
55歲的洪惠風,有一次測得自己的身體年齡是42歲,當下覺得「滿爽的」,但對於心臟科醫師的他來說,智慧手環的美妙之處更在於,可以掌握完整心電圖。
洪惠風表示,心臟科醫師最大的困擾就是,很多病人來門診時都好好的,因為心律不整、心悸,常常只出現短短5分鐘,以致很難判斷嚴重程度。而心律不整的症狀很多,例如心房顫動,就是心跳不規律,可能過快或過慢,心房顫動會造成中風的機率每年約是3%~5%,十年下來機率就很高。
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估計,國內約有23萬人有心房顫動症狀,但由於心律不整很難預期何時發生,通常醫師會讓病人帶一台如手機大小的儀器回家,24小時監測,幾天後再把機器交回醫院,讓醫師判讀。
現在有了智慧手環,可隨時量測心電圖,不舒服時趕快測一下,手機就會記錄下來,到院時,醫師就可當作判讀參考,並根據發作的不同時間調整用藥,以減緩中風危險。
前鴻海協理協助商品化
讓洪惠風醫師樂於分享的智慧手環,是新創公司路提科技和台北榮總麻醉部醫師許淑霞共同研發的心血。
許淑霞醫師的先生尹彙文,原是台北榮總加護病房主任,2007年被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延攬至永齡健康基金會,擔任執行長,主導台大癌症醫院的籌建。
很有研究精神的許淑霞,兩度以「心率變異表徵自律神經活力」的研究,得到台北榮總醫學創新獎。
多年來她在開刀房、加護病房觀察病人的心率變化,發現心率變異度可反映自律神經是否平衡。而健康出現大問題的人,通常自律神經都很忙亂。
她認為,心率變異就是一個人身心健康的重要指標。
2012年因另一半轉換跑道,許淑霞認識當時鴻海行動產品事業處協理黎克邁,她的概念終於有機會商品化。
「全世界很難找到這麼棒的技術團隊(指鴻海),」許淑霞說,醫療級的心電圖儀器是醫院的重要裝備,都是國外進口的,五年前她覺得要執行自己的概念,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但黎克邁的團隊真的做出來了。
台大電機所畢業的黎克邁,在手機設計、製造領域有18年經驗,也想嘗試新東西,聽到許淑霞的概念,直覺是「太棒了」,可以讓工程師下班前量一下,若有過勞跡象就趕快回家休息。
訓練腹式呼吸讓心臟放鬆
一開始,黎克邁主要在思考,產品要做成什麼樣形式?2012年,市場流行像計步器之類、有量化指標的小商品,2013年他把設計出來的第一代商品放到kickstarter上募資,募得14萬美元,也成功出貨,全球賣出1萬5000支(每支售價170美元)。
「後來發現智慧手環不像電腦、手機,人人需要,新產品放在鴻海的商業模式並不適合,」黎克邁解釋,傳統代工需要「少樣多量」,才符合生產線運作,而物聯網興起後的市場則是「少量多樣」。
2014年他決定創業,成立路提科技,鴻海入資三成,是最大的法人股東。
2015年推出的第二代智慧手環,把計算心電圖的時間由3分鐘縮短至75秒,也加入一個可訓練腹式呼吸的機制,只要跟著音樂放慢速度吸、吐,把腹部橫膈膜打開,手機軟體中的「水母」就會緩緩升起。這個腹式呼吸練習,可讓壓力過大的上班族學習放鬆。
這個水母圖像,是許淑霞的最愛。她說,心臟就要像水母一樣柔軟、輕盈,水母浮現就是要提醒我們呼吸的愈慢,愈放鬆。
由第一代進階到第二代,也就是要在75秒中測得心電圖,技術難度非常高。要讓智慧手環的微小處理器即時運算,又要排除其他雜訊,包括手機發出的訊號和肌肉放電等,光是突破這個技術就花了一年。
薄如OK繃,整合軟硬體
第二代智慧手環只有16公克重,輕巧、防水,表面鍍層處理,不論造型或功能都不輸世界級品牌。但低調的技術團隊,似乎不擅行銷,至今只賣出6000支,而且國外賣得比國內好。
許淑霞的朋友,也不太埋單。她的台大EMBA教授,看完產品,給了四字評價「詐騙集團」,讓許淑霞有些不平。她說,一款售價3萬元的國外高檔保養品,訴求只要擦14天,就會變年輕,沒人認為是詐騙;「為什麼每天為自己好好呼吸20次,讓血管得到氧氣,卻是詐騙?」她拿給北榮院長用,院長也轉身送給兒子,覺得是玩具。
相較於其他智慧穿戴產品,黎克邁說,他們的產品必須先告訴消費者什麼是心率變異度?心率變異度和自律神經又有何關係?但很多人並沒有耐心了解。
目前,第三代產品已得到歐盟的醫療器材認證,美國和國內認證也在申請中。
新產品是一款像OK繃那麼薄的貼敷式智慧穿戴,貼在皮膚上,就可測試心跳、呼吸,及睡眠腦波。想像一下,要在薄如OK繃的厚度上,整合軟硬體,技術有多難。
尤其人的體質有很大差別,有些人訊號強,有些人弱,貼敷式產品很難適用所有人,因此新產品決定由醫療院所把關,用在有呼吸中止症的病人身上。
黎克邁預期,智慧醫療的未來,產品形式會更多元,在人工智慧的協助下,也會更受到醫療專業人士的認可,成為照顧民眾健康的科技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