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在2009年公投後,前縣長王乾發結合澎湖海洋經濟、綠色能源,積極發展低碳觀光島,但成效似乎有限。
赴澎湖觀光人次,從第一次公投,2009年的75.29萬人次,躍升至2015年的97.30萬人次,七年來增加29%,今年可望突破100萬人次。
但這成績,相較於境外來台旅客從439.5萬人次,增加超過一倍,高達1043.98萬人次,相形見絀。這次公投再起,不難看出,不少澎湖人,並不滿意澎湖的進步。
贊成〉投資、觀光增稅收
澎湖國際化推動聯盟執行長莊光輝舉例,雖然規定連署期長達六個月,但該聯盟自3月啟動連署後,就得到廣大迴響,很快就跨過門檻,「如果澎湖人的生活改善很多,為何還想靠博弈來解套?」莊光輝哀怨地說:「沒有賭場的澎湖,不只是平靜,而是冷清,看不到澎湖的願景,交通、醫療、行政、教育、社會資源嚴重缺乏,縣府財政80億元歲出,僅2億多元歲入,幾乎仰賴中央奧援。」
「就連反賭方最常拿來說嘴的觀光成績來說,澎湖『做半年、休半年』的觀光窘境,至今還是沒解決!」他進而期待,未來澎湖IR設立後,300、400億元的投資案和觀光財,估計一年可為縣府帶進40億元稅收,屆時澎湖的建設經費,都可迎刃而解。
促賭方更樂觀推估,若40億元稅收到位,未來,設籍澎湖的65歲以上老年人,每人每年可望發放八萬元福利金,而學齡前幼兒,每人每年也可發放五萬元福利金,連澎湖高中職以下學生學雜費、午餐費及相關離島交通補貼費等費用補助,應該都可以因應無虞。
反對〉治安、環境將惡化
但反賭方不以為然。海洋公民基金會董事吳雙澤就表示,賭場即便能帶來收益,但收入會流進財團的口袋,在地人得付出治安、環境惡化等代價。
另外,目前全世界共140國,共設置約3144處的IR,其中,鄰近台灣的澳門、馬尼拉、濟州島早已設置,在市場萎縮下,台灣在亞洲已沒有開賭空間。
澎湖縣反賭場聯盟召集人傅靜凡更語重心長地說,由於澎湖IR預計設立面積達20公頃,合標土地僅五、六筆,博弈每炒一次,這些土地就跟著漲一次,以今年7月內政部公布的全國都市地價指數來說,澎湖縣漲幅3.22%,躍居全國第一名。
一直強調立場中立的澎湖縣長陳光復說,若多數鄉親選擇發展博弈,縣府會請中央訂定博弈專法,讓博弈產業推動有依據。
若未過關,就在既有基礎上,確保澎湖穩健發展,如提升醫療、拉近淡旺季差距、便利交通、強化海洋資源復育等。
在促賭方眼中,博弈是離島建設的唯一選項,在反賭方看來,卻是飲鴆止渴。無論結果如何,正反雙方得共同尋找一個發展模式,才是不被博弈「綁架」的解套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