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避免上述多年積蓄被騙與家族爭產的事件發生,愈來愈多人選擇將財產信託。
知名案例,如王品集團創辦人戴勝益2012年選在公司股票上市前,捐出八成股票,10%留給自己,兩名子女各分得5%。他也以父母親之名成立「王品戴水基金會」,日後的股票孳息將用於幫助清寒學生及照顧失能的員工,傳為美談。
信託緣起於百年前的英國,經過長期發展,成為受法律規範的財產管理制度,在歐美國家廣為運用。1996年台灣通過「信託法」,2000年通過「信託業法」及相關子法,因進入台灣的時間相對晚,國人也較為陌生。
以中信金來說,近幾年信託的新件數有逐年增加的現象,例如2014年新增80戶,去年新增約100戶,至今年6月底則新增44戶。
運用名下資產 更有效益又安全
什麼是財產信託?如何運作?退休族可以如何運用,以保障晚年?
《信託法》規定,信託是「委託人將財產權移轉或為其他處分,使受託人依信託本旨,為受益人之利益或為特定之目的,管理或處分信託財產之關係」。信託就是透過委託人(提供財產的人)、受託人(信託業,銀行或券商兼營)及受益人(委託人想照顧的人)三個角色的連結,幫助有財產規劃需要的人,更有效率、更安全的運用名下資產。
信託常見的種類約分為公益信託、養老信託、子女信託等。
以公益信託來說,不外是為了創造公共利益而成立的資金運作,可用於濟弱扶貧、慈善、古蹟修繕、環境保護或學術研究等目的。信託公會統計,2014年到2015年中,公益信託資金規模大約有450億元;至今年第二季就增加到753億元,有愈來愈夯的趨勢。
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林志翔說,公益信託控股是台灣常見的家族企業治理方式之一,成立公益信託可回饋社會,又享有個人捐贈可列舉扣除、免遺贈稅,以及公益信託股票孳息免稅等優惠。
鄰國日本就有40年的操作經驗,其中最有名的案例就是1990年由日本動畫導演宮崎駿發起成立的「龍貓國民信託基金」,透過國民信託的方式向日本大眾募款,15年後陸續買下數座森林,成功地留下日本孩童對於龍貓森林的想像。
林志翔指出,除了節稅,有錢人若想避免財產分配衍生家庭糾紛,信託更是個不錯選項,委託人可規劃成「自益信託」及「他益信託」,一部分做為自己退休後的生活費用;另一部分規劃成他益型,並設定一些條件如年齡或使用目的,等到子女符合這些條件時,才能動用。
林志翔舉例,有位在大陸經商的客戶,想回台灣退休,就先行規劃把部分資產信託,做為夫妻倆日後回台退休的生活費用;另外也為兩個小孩未來成家立業,各設立一個信託。尤其如果子女尚未成年,更可以提早規劃,因為目前父母每年可贈與子女220萬元,這個額度之內不用繳贈與稅,透過信託,約定只能用於子女就學、成家或創業,以避免直接贈與現金,而遭到不當花用。
林志翔表示,目前10%的遺贈稅,未來有可能提高,近來就有許多客戶來詢問相關稅務問題,顯見不少人想以信託來節稅。他直言,財產沒有信託前,錢若先給了小孩,如何被花光父母根本管不到,「信託就是一個為子女規劃未來的理財好工具。」
指定用途 不怕遭濫用、詐騙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副總經理阮麗璇表示,信託的好處是,資產可以按照委託人的意思達到「專款專用」的目的。
例如年事已高的王媽媽,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她一人獨居在安養中心。近來王媽媽常接到詐騙集團電話,讓遠地的子女擔心不已,於是為她成立「退休養老信託」,由信託機構定期支付安養中心的費用及醫療費,若有其他特別需要,再由子女(信託監察人)通知信託機構支付。
又如,張伯伯經營事業多年有成,唯一的獨生女小玲即將成年,張伯伯希望傳承給女兒的財富,可以按照父母為她規劃的方式珍惜使用,甚至保障到女兒婚後,不會被配偶挪用。
阮麗璇就建議客戶,可以為女兒成立「子女保障信託」,並且在契約中約定財產給付的時間點,例如日常生活費、學費、醫療費等。日後小玲結婚、生育,甚至若想創業,也可約定在這些「特殊事件」時給付信託財產,也就是依照父母設想好的用途使用資金,避免小玲婚後,財產被任意移轉給配偶。
信託的精神在於,因為有指定用途,比較不會被濫用。然而,信託雖有優點,但在台灣使用的人並不多,尤其很多人以為,財產信託是有錢人的專利,小老百姓沒什麼資產,根本談不上財產信託。
除公益信託外 沒有金額限制
「其實信託不是那麼遙不可及,也不是專屬有錢人,」阮麗璇說,目前中信銀除了公益信託有政府規定的門檻外,其他各類的信託都沒有金額限制。
除了退休及子女教育基金信託外,阮麗璇提醒,很多人都有壽險和意外險,卻不知「保險理賠金也可以信託,」萬一家中經濟支柱猝逝,遺孀突然拿到大筆理賠金,如果事先沒有規劃好,很容易將這筆錢做不當花費,但子女年紀還小,需要看得更遠。
多年前華航大園空難中,一名未成年少女的父親不幸罹難,留下上億元的保險理賠金,由於父親生前未作受益人遺囑說明,以致離婚多年的女兒生母回國依法要求監護權;少女的叔叔、阿姨等親戚也對這筆保險遺產有意見,幾乎釀成爭奪監護權的家庭紛爭。
阮麗璇說,實務上確實碰到不少類似的例子,因此他們在為客戶規劃保險金信託時,也會適時提醒客戶,可以將理賠金指定用途。而保險金信託的好處是,雖然已經簽了保險金信託,但只要保險金還沒支付,代表契約還沒生效,因此不必支付信託管理費。
「很多人為預防意外發生,會買保險,也會對資產分配從長計議,但最後若少了信託這一塊,是很可惜的,」不過阮麗璇也說,這幾年愈來愈多人意識到可用信託來保障財產,保險金信託和養老信託的詢問度,都比往年高。善用信託為自己和親人,「許」一個可靠的未來。
【三大信託種類,一次看懂!】
●信託種類
〉退休安養信託
〉子女教育創業信託
〉公益信託
●運作方式
〉財產種類包括現金、金錢債權、有價證券、動產、不動產、專利權或著作權等。
〉但業者(通常為銀行)考量徵信及管理能力,多以金錢及國內的有價證券和基金為主。
●成立條件
〉信託契約須由委託人、受託人及受益人三方共同簽訂,不須另外見證。
●費用
〉分為簽約費、信託管理費及修約手續費。簽約費依不同信託種類而異,多是一次性收取。
〉信託管理費則依年費率收取,依中信銀為例,年費率約為信託資產淨資產價值的0.3%~0.5%,修約手續費每次1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