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有熱血、新鮮的肝 共同燃燒創業魂

在這裡,和一群打死不退的伙伴

李雅筑
user

李雅筑

2016-06-29

瀏覽數 87,300+

有熱血、新鮮的肝 共同燃燒創業魂
 

本文出自 2016 / 7月號雜誌 你的未來 矽谷說了算!

在台灣,有一群年輕人,很不一樣。

他們自願加班,每天至少工作12小時。他們幾乎沒有假日,把辦公室當第二個家。他們不在意薪水高低,只想完成使命。他們明知道前方的路不好走,卻執意要做。

他們有著共同的名字:創業家。

當全世界從矽谷到北京、到倫敦等地,都正興起年輕創業風潮的此刻,台灣至少還有這一隅,能跟上世界的熱潮。

亞洲最大創業加速器〉之初創投

六年來 輔導、培訓超過250個團隊

台北市信義區的基隆路上,車水馬龍。之初創投就在其中一棟大樓裡,它是亞洲最大的創業加速器。自從2010年創立至今,從這裡畢業的「校友」(創業團隊)超過250隊,其中不少已站穩腳步,如EZTABLE、CHOCOLABS和Fandora等。

團隊在之初經由半年輔導和培訓,在Demo Day展現成果,吸引創投資金。畢業後,之初更提供數百坪的共同工作空間,給創業團隊繼續使用。

來到這棟樓的七樓,黃色天花板與白色水泥牆,玻璃門上畫著團隊的LOGO標誌。走進室內,近日共有13個畢業團隊進駐,桌上擺有電腦、資料夾等文具。也有零食和飲料,附帶一罐罐維他命和葉黃素等保健食品。

雖然聚集近百人,卻不吵雜。有人戴著耳機埋頭寫程式,有人小聲說話,有人站著做伸展操。

一旁的房間內有會計師駐點,幫忙解答稅務等問題,還有多間小會議室,門上夾著登記本,密密麻麻的筆跡,團隊一登記就是三小時或六小時,包含內部會議、與客戶開會和面試實習生等。

仔細一看,創業團隊的種類五花八門,有電商、遊戲、餐飲和美妝等領域,性質不同,不斷激盪出火花。

很難想像,一般人認為,台灣年輕人只想有個小確幸,但這裡的每個人卻都拚了命工作,一路忙到深夜是家常便飯的事,就連跨年或過年等長假,也偶見加班。「看到這裡的人都比你拚,不努力不行,」是大家異口同聲說的話。

在這裡的年輕人,有人拋棄工程師高薪、有人負債千萬元、有人從大學休學、有人鬧了「家庭革命」後才來。他們多數都可以找到不錯的現成工作,卻選擇跟大多數人走不同的路。

張國基,綽號「基哥」,電子豹創辦人,有著濃眉大眼、溫順性格,被大家視為「暖男」。今年38歲的他,創業資歷已十年。

景文科技大學資管系畢業後,先在軟體業擔任工程師,負責信用卡支付系統,五年後,公司想把一部分業務撤掉,他接手開始創業,一下子就賺進百萬元。

無奈之後陷入拚低價、接案的惡性循環中,他一度欠債千萬,人生掉到谷底。

決定重新出發時,他找到月薪七萬的工作,也投創業計畫到之初創投。在穩定工作和未知未來間擺盪的他,還是選擇了後者。「老婆一開始很擔心,不過創業的人,都有點賭徒性格吧!」他說。

時間證明,他下對了賭注。成立三年的電子豹,提供電子報發放服務,已擁有超過5000家客戶,包含英國保誠人壽、科見美語等。

25歲的葉彧熏,版塊圍棋Online創辦人。身材瘦高、擁有銳利眼神,在棋界小有名氣。從幼稚園學圍棋,國中休學兩年到北京受訓,他的年輕歲月,都與圍棋為伍。

考上中山大學財管系後,依舊心繫圍棋的他,跟同學設計圍棋App,在學校育成中心進駐半年後,帶著三名同學休學,來到之初創投,「科技和產業的變化速度太快了,我想要學更多。」

現在的他不僅要經營團隊,也要自己建網頁,各種技能樣樣學,「這邊是夢想發源地,」他形容。

匯聚誘因1〉軟硬體資源豐富

每天都有活動、講座 連絡感情

大家為何選擇在此進駐?除了共同工作空間外,最大誘因是「連結」。

這裡每天都有豐富的交流活動,團隊分享、講座和一對一輔導等。有人說,這裡像完整生態系,將活動、人才和資源,一次一網打盡。

其中週五晚上的「Happy Hour」,更是最熱鬧的時刻。

這天,一如往常,傍晚6點才剛過,六樓開放會議室便擠滿近百人,不同屆的創業團隊都來了。桌上Pizza、炸雞和薯條等食物,不到15分鐘就被搶光,氣氛熱絡,談話聲量幾欲掀破屋頂。

專攻男性保養品的獨角獸創辦人施凱鈞,身穿黑色T恤與牛仔褲,一派輕鬆地站在前方,暢談創業歷程。他的後方是改編自照片《國旗插在硫磺島上》的塗鴉牆,搭配之下,看來氣勢十足。

「Demo day就是一場秀,」他提醒台下學弟妹,字句和說話的停頓點,都得精心設計,即便在台上即興表演,也是因為準備許久,才有本錢如此。接著他談起目前成績,「我們下個月的營業額希望可以到400萬……。」

台下的一名女生喊著:「吼,500萬、500萬啦!」頓時眾人響起掌聲,現場開始起鬨,氣氛沸騰不已。

每星期一次的「Happy Hour」,原本是想擴大團隊間交流,卻也在無形中,激勵大家一起朝遠大目標跑去。

此外,團隊間也舉辦私下聚會,包含讀書會、打球和健身等,培養深厚感情。

31歲的甘仔店創辦人潘鎮帆,畢業於北科大資工所,曾是宏達電工程師,一年後閃退與同事創業,目前經營異國零食電商,年營業額破3000萬。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現在晚上通常不是上班,而是排活動,」他說,有次到美國矽谷參訪,發現當地團隊雖然工時長,卻不忘充實自己。

匯聚誘因2〉另類「資源回收站」

吸收解散團隊人才 不必往外找伙伴

回到台灣後,為了加強英文,他星期一和四晚上找外籍老師上課,星期三組讀書會,每兩週讀一本書,包含統計學、歷史、哲學、商業管理和傳記等,就連小說也讀,「小說的故事布局、角色刻劃和世界觀,也能學習。」

除了交流,這裡也是人才匯集地。

「像是人才的資源回收站,」施凱鈞解釋,創業難度高,團隊解散、變動或人才釋出等狀況,是很常見的情況。

現在獨角獸的其中一名成員即是從之前的解散團隊而來。「在外面,要找到有創業精神的人很難,」他說,創業很重要的精神是當責,不僅要有責任感,也要有決心,「人的頻率對了,做事自然就輕鬆一點。」

團隊間的好感情也反映在工作中。彼此幫忙測試功能、市場意見和購買產品,或人手不足時,請其他團隊支援。

廣大校友也是一大後盾,數位原力創辦人徐人強說,有次App被Google Play無預警下架,不到半天,他就透過校友聯絡上Google矽谷總部,協助釐清問題。

更進一步的幫忙,是在團隊面臨困難時刻,拉了一把。

AppWorkout的共同創辦人宋建興,歷經三次創業失敗,笑稱自己愈挫愈勇,「幾乎所有創業者會犯的錯誤,我們都犯過了!」

前幾年,因人生規劃和理念不合等因素,他與創業夥伴一度要解散,「那段時間真的難熬,」擁有健身教練執照的他,身材壯碩的大男人,回憶起這段故事,面露感傷。

當時苦惱的他,立即找其他團隊求助。「有人也碰過類似問題,我得到支持,也終於有了解方。」

歷經波折後,現在的他鼓勵團隊溝通透明化。開會討論時,若發現大家有不同意見,無論要花多久時間,一定找到共識,才結束會議。

匯聚誘因3〉有人可以一起苦

肯分享、說真話 彼此刺激靈感

或許陪伴,就是這裡最迷人的地方。

「創業是條孤獨且漫長的路,很少人能給你幫助,」Justfont創辦人葉俊麟,日前因「金萱字體」募得2000萬元,一時聲名大噪。

他曾在別處租辦公室,但環境和氛圍不對,也很寂寞,來到這裡才獲得安頓,「一個人苦和一群人一起苦,是完全不同的事。」

邁向成功的路途上,需要敢說真話的人。在這裡,每個人都有話直說,評論更一針見血。「這個idea很鳥耶!」「你要不要直接換個方向做?」「這樣會賺不到錢啦!」是常見的用語。

巫宗融,31歲,「早餐吃麥片」的業務經理,談起這裡的氛圍,忍不住仰頭哈哈大笑,直說這裡很不一樣,「不藏私、樂於分享是特色,搞不好是獨有。」

「但這裡大家是玩真的,不用浪費彼此時間,有想法就說。」歷經十多個創業題目,目前早餐吃麥片的月營業額破千萬元。

六年來,這裡團隊來來去去,見證到不同的台灣年輕人,堅持走向創業之路。

葉俊麟說,自己窮到健保費都繳不出來,也沒有想過要放棄。「做文創產業,本來就是細琢慢磨。」有次,他發現一個程式有錯誤,必須在8M的龐大資料檔案裡找答案,他整整三星期,壓力大到每天只睡三小時,卻不喊累。

從週一到週日、從白天到深夜,創業家們忙進忙出。一個鮮紅色沙發,就放在門口旁,布質有些皺褶,看起來年代久遠。據說,許多人工作到深夜,便累倒在此,沙發椅上夾雜汗水與淚水,被譽為是具有紀念價值的沙發,不管多破多爛,注定都會保留著吧。

後方牆上貼著一張海報,上頭寫著:「別責難社會、老師或父母,帶點種,請靠自己的力量打開那扇門。」這句美國知名創業家賽斯.高汀(Seth Godin)的一席話,說明這群創業家的心情。

【分享及教學兼具 每天都不寂寞】

●Weekly Demo:每週一所有團隊上台分享進度

●Training Tuesday:每週二進行網路業實戰教學

●Speaker Series:每週三邀請Mentor演講

●Happy Hour:每週五傍晚舉行,供應啤酒與比薩,常有驚喜訪客

●Office Hours:4位AppWorks合伙人、多位Mentors提供一對一時間

●Reunions:每月固定邀請校友回娘家

●Workshops:AWS、Google、Facebook等平台定期派代表舉辦,協助優化系統與行銷

●Mentor Day:每屆開始後兩個月時舉行,邀請所有Mentors出席,進行媒合

●Demo Day:每屆開始後約四個月時舉行,廣邀近千位投資人、業界代表、媒體出席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