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主要的精神是,希望社會大眾不要浪費食物,食品包裝盡量簡樸,畜養雞、豬、牛最好採自然野放,唯有回歸自然,才能減少資源的浪費。
但事實上,全球先進國家每一年都浪費不少資源,尤其在食材上的浪費最為嚴重。
不久之前,日本針對廢棄食物做了一項統計,日本每年產生800萬噸的報廢食物,遠超過世界的食物援助需求量的390萬噸,也就是說,日本只要把浪費掉的食物拿1∕3出來,就能解決全球貧窮國家的糧食荒。
有鑑於這種情況,日本已有不少年輕人,想盡辦法減少食材的浪費,並且從中創造新的獲利模式。
日本最大魚市場築地,有一間名叫「A-dot株式會社」的企業,創辦人伊達晃洋年僅31歲,就在築地發起了「築地——別浪費Project」,邀集各個販商和餐廳加入。A-dot就成為一個媒合平台,專門到即將打烊的魚、菜市場,低價買進那些賣相差、乏人問津的食材,再低價賣給合作的餐廳。
什麼樣的食材會乏人問津?有的魚體積大,一般家庭根本吃不完,也有運送過程不慎碰撞的海膽,甚至魚鰓偏白不夠紅潤,也不受消費者喜愛。
廢棄食材再加工 物美價廉
舉例來說,A-dot收購之後,以低價轉賣給名叫「魚治」的日式料理餐廳,經過壽司師傅的巧手刀工,不一會兒,就成為一盤海膽生魚片握壽司,外觀和一般食材所做出來的料理無異,色香味俱全,一盤六個的價格只有810元日圓,折合台幣約200元,非常實惠。又例如,A-dot向當地農夫收購那些因為不灑農藥,導致長得畸形怪狀的醜蔬果,轉賣給名叫「立天」的餐廳。
外觀不在超市規格內的白蘿蔔,經過大廚燉煮再撒上蔥絲,美味無比,每個客人都吃得津津有味,完全看不出,這些餐點都是採用市場上被廢棄的食材加工再利用製成。
當然,加入這個計畫的餐廳,門口都會掛上標示,說明他們都是基於不浪費,利用別人不要卻堪用的食材烹煮,才能提供如此優惠的價格。
也因立意良好,加入計畫的餐廳迎來好生意,A-dot也靠轉賣的商業模式得以營運,消費者因此省下大筆開銷,廢棄食材更能竭盡所用,誠屬多贏局面。如今,全球貧富差距愈來愈嚴重,大部分財富都集中在20%的有錢人手上,如果再加上通貨膨脹,中產階級恐將難以負荷昂貴的物價。
在美國、日本,這種情況尤其明顯,我預測,這種緊縮的狀況未來也將蔓延到台灣社會。
值得注意的是,歐美國家或是日本,都已經開始重視回收再利用的觀念,台灣卻仍落後許多。
在貧富差距懸殊、經濟前景未明的今日,台灣社會必須慎重思考,應該如何珍惜現有資源,達到減少浪費的目的。
(作者為商發院董事長、全聯實業總裁;本文由王一芝、陳承璋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