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黃志芳身上懷抱的「東協元素」還真不少。
他的父親是機械工程師,開個小工廠,將小型鋼鐵廠整廠輸出到印尼及馬來西亞,黃志芳因此從小在鋼鐵廠長大,大學暑假回到豐原家裡,他時常當黑手幫忙,看起來一派書生模樣,操作車床、銑床一點兒也不馬虎。
小時候,父親一度長住菲律賓工作,家中時常有東南亞的客戶來拜訪,使得他對千里之外的南洋不陌生。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印尼客戶週轉不靈,延遲支付積欠的帳款,黃父也很義氣相挺,不急著要錢,直到十餘年後,這筆數十萬美元的欠帳才一併償還。
具政壇與商界雙重歷練
台大政治系畢業後擔任外交官時期,黃志芳也常去東南亞,與一些東協政要奠下深厚友誼。
2008年下台後,黃志芳在達運光電擔任副總經理,專管國際業務,也經常帶團隊去東南亞投標。為此,他還特地學了三年的越南語。
越南第一大光電廠數億美元的標案,達運光電取得一部分的設備標,由於競爭者清一色是思科、華為等跨國企業,第一線的肉搏戰,令黃志芳受惠良多。「我切身感受到台灣企業在東南亞打拚的不容易,」他說。
政壇與商界的雙重歷練,或許讓黃志芳擬定新南向政策時,更能以同理心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