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企業總部林立的東京汐留區,軟銀總部大樓第25層,往外望去,國家古蹟濱離宮恩賜庭園的美景一覽無遺。「這裡就是培養孫正義繼承人的祕密基地,」軟銀執行董事兼軟銀學院事務局長青野史寬雙手一攤微笑著說。
軟銀學院,不像一般大學有著巍峨的大門、綠樹掩映的校園,上課的教室其實就是軟銀會議室。誕生於2010年的軟銀學院,只有一個令人吃驚的目的:培養「孫正義2.0」。
19歲時,孫正義曾訂定了人生50年計劃,預計50到59歲,完成事業;60到69歲交棒給接班人。照個這順序,今年59歲的孫正義,把培養接班人視為眼下最大、也是最後的課題。
「我會在60多歲時,從現任職位退休。學院裡的某個人,將成為我的繼任者,」孫正義在軟銀學院開學典禮上宣布,這也意味著,打造能持續經營300年公司的「軟銀DNA計畫」正式啟動。
軟銀學院學員定額300人,年齡20~40歲不等,一半來自集團內部員工,一半招收外界精英,還有少數醫生及律師。跨年齡與階層,混雜上課。
目前看來,2014年孫正義挖來的印度裔、Google前副社長艾若拉(Nikesh Arora),是接班人的第一人選。然而,青野史寬透露,軟銀學院正在培養可與之抗衡的人物。
軟銀學院上課內容跟一般企業教育訓練不同,接受的是孫正義式的「帝王學」。孫正義的演講,是軟銀學院壓箱寶。第一堂課,孫正義便無私地闡述自己嘔心瀝血而得的「孫孫兵法」。孫正義自認是中國春秋時代軍事奇才孫武的後代,熟讀《孫子兵法》,總結出「孫子×孫正義」的「孫孫兵法」。
聆聽孫正義演講外,學員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經營管理主題。比如說,大家會一起討論「主業嚴重虧損時應該怎麼做?」再對比軟銀的真實案例,告知學員們孫正義當時如何決策。重點是理解孫正義的思考模式,而非直接承襲他的解決方法。
互相評分 每期刷下10%學員
「沒有貢獻的學員會被剔除,」青野史寬表示,該校每半年就會替換一次學生。討論結束後,學員都要上交分析報告,由參與的學員們互相給分。成績排在最後10%的學員,大約30人,會被淘汰,由新的入校生替代。
分析孫正義用人,有他特殊之道,也與傳統日本企業不同。例如,傳統企業喜歡從一而終的員工,從內部培養。但在軟銀,無論公司內外,只要是孫正義看中的人才,他一定要收入麾下,成為戰友。
目前軟銀許多高層都是孫正義挖角來的,只有SoftBank Mobile專務董事兼銷售負責人榛葉淳是畢業後直接進入軟銀,其餘清一色是跳槽。
2004年,當時軟銀才2000名員工,為了拓展業務,一年內需增聘3000人,找上人力銀行Recruit協助。當時是Recruit員工的青野史寬,負責這項超級徵才大案,完成任務後,便被孫正義延攬。
一般日本企業也重視學歷與名牌學校。但1990年代,軟銀還只有幾千名員工(現11萬人),幾乎都不用大學剛畢業的新鮮人,完全不迷信名牌學歷,而喜好有工作經驗者,看中的完全是能力。
青野分享,除了看能力,孫正義選才還要看「這個人的志向夠不夠高」,還會不斷詢問應徵者,「300年後的世界會是什麼模樣?」等問題。
因為,要當亞洲最有未來觀的企業家的部屬,也需具備洞察未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