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可預見的未來,我們的衣服與眼鏡都具上網功能;不用擔心忘了帶手機,因為手機直接植入身體上;3D列印機不僅可生產消費性商品,也能製造可供移植的人工肝臟,甚至可以用3D列印機量產汽車;自動駕駛的汽車街上到處跑;政府透過區塊鏈(blockchain)跟民眾收取稅金;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應用遍及各層面。科幻電影情節不再是電腦特效,而是真實生活型態。特別的是,上述這些科技應用都將在未來十年內陸續發生,人類社會進入「大轉折」階段倒數計時中。
無獨有偶,麥肯錫全球研究所也在2015年出版《非典型破壞》(No Ordinary Disruption)一書,強調人類社會正處從所未有的情境。該書歸納社會發展背後四大顛覆性力量,包括全球經濟中心與活力將轉移到新興市場國家及其城市、科技發展的加速變動大幅縮短經濟代謝率與商業生命週期、人類歷史上頭一遭老年人成為多數國家的最大人口族群、以及各國間的連通程度(從貿易、資金、人群到資訊的流通)更為頻繁且敏感脆弱。
重設思想 回應顛覆世界的力量
作為全球頂尖的管理諮詢顧問公司,麥肯錫希望透過《非典型破壞》,讓經營者明白,他們必須打破其原有的思惟模式,重新加入新的影響參數,以非典型的經營策略,才能駕馭正在興起的顛覆世界的力量。這些顛覆性力量充滿商機,例如新科技將會帶來14到33兆美元的經濟效益,或者新興國家將會為全球市場增加30億人的消費人口。
在今日,我們隨時可看到鮮明訊號,顯示人類社會將出現本質性劇烈變動。《大轉折》與《非典型破壞》提供許多相關資訊,呼籲世人積極為未來準備。但若經營者仍習慣接收商業機構發布的訊息,不僅無法對未來做好準備,甚至將鑄成大錯。
面對未來,經營者確實要重新設定其思想與作為。想開展未來視野,經營者更應該閱讀娜歐蜜‧克萊恩(Naomi Klein)的2014年著作《天翻地覆》(This Changes Everything)。
科技與資本主義為人類社會帶來光鮮亮麗,但為了未來,我們要更重視它們為地球生態帶來的天翻地覆大災難。長久以來,我們把生態威脅看做地球反撲。這是嚴重誤解,好像僅做技術性修正即可解決。事實上,如《天翻地覆》揭露,生態危機已是根本性發展課題。不懂回應生態與公平正義的顛覆性力量,未來都不可能是個好經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