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早他一步吃過早餐了,因為選擇不多,我替自己泡了杯燕麥片,只有沖熱水、什麼也沒調味、從大桶子裡挖出來的五瓢燕麥片,有人說這樣淡淡的怎麼吃,我卻很喜歡這種沒有味道的味道。
我繼續在餐桌上寫作,小男孩安靜地吃著早點,他吃完了一個蛋糕,又拿起第二個繼續吃,他平常食量沒這麼大吧。甜甜的食物當然容易下口。三分鐘過後,我不放心地又看了他一眼,第二個蛋糕快吃完了,他沒有替自己倒杯飲料,例如牛奶、豆漿,甚至是一杯白開水都好,就乾巴巴地吃完了早餐。
父母不只應該提供孩子營養的食物,更重要的是要教育小孩,「蛋糕不能當早餐。」我們沒法一輩子跟在小孩身邊,因此,教會他們照顧自己,就是父母的責任。
姊姊弟弟,不會選蛋糕當早餐。你如果拿蛋糕當早餐給他們,他們會轉頭問你:「吃這個當早餐啊?」他們不是天生知道蛋糕不可以當早餐的。
好習慣是大人教導的結果
你會說,孩子有好多壞習慣,說了也不聽,改不過來。孩子不肯改,父母就放棄了嗎?當然不行,因為我們只有18年的時間可以教導孩子,一定要把握。弟弟每天開始吃早餐的時候,我都會在旁邊提醒,先喝一點水。有時候早餐吃完了,水才喝半杯就要出門了。我會好言勸說:「再喝幾口嘛。」意思是不喝完沒關係,但至少應該下降到「低水位」,而不是滿滿的一杯沒喝幾口。如果剛起床胃口不夠,我也總是說:「先喝一杯水,吃東西胃口會比較好。」
十歲出頭的孩子,即使答應父母在生活上的要求,也會配上臭臭的臉色。我不在意,更不需要他們感激我的苦心,甚至也不想「他們何時才會長大,知道照顧自己」這類無趣的問題。做媽媽的,只想管好眼前的事情就好。
三年前的姊姊也是一點都體會不到媽媽的苦心。但現在她16歲了,一則是長大變成熟,一則是比照身邊的朋友,她開始慶幸自己已經養成的良好生活習慣。
別以為好的生活習慣,小孩會替自己生出來,那是大人教導的結果。現在不厭其煩地多給孩子一些正確的觀念,他們的人生可以過得更健康。
後記:吃完兩個瑞士捲的男孩離開了餐桌,你以為我這樣就算了嗎?不,我準備換個時候說:「請問誰知道,為什麼蛋糕不能當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