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夠了」的道德

創新講談

劉育東
user

劉育東

2016-04-28

瀏覽數 10,750+

「夠了」的道德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16 / 5月號雜誌 請給我安全的家

35年前一幅攝影得獎作品,拍到珍貴的畫面:遊客必到的聖馬可廣場在大雨後淹了薄薄的一層水,拜占庭大教堂化為「水上城市」裡的「水上建築」,房子倒影搖曳生姿,真美。

其實淹水是個警訊,但我們沒有警覺。10年後我在麻省理工念書時,一位水利工程教授在演講中,敲醒了我們這些「過度浪漫」的設計學生,他接受聯合國的邀請,與各國專家一起要及時「搶救威尼斯」,因為氣候變遷,若海水持續惡化上升到1米,則全城淹沒,真慘。

去年巴黎氣候峰會前夕美國氣候中心發現,地球氣溫將上升攝氏2到4度,若上升2度,海平面將上升4.7米,若上升4度,海平面上升翻倍,到時大陸衝擊最大,上海、天津、香港、台州將成為「水下城市」,台北的環東大道也成為「海岸公路」。

「森林」換「住所」 多少才算夠?

人類最早的住屋是在森林中以樹枝和樹葉搭建的「森林小屋」,為了共同防禦天災和侵襲,不得不砍掉樹林,住在一起形成聚落,為了更安全與經濟需求,再砍伐一些森林,慢慢的擴大為村莊、城鎮、城市、都會,看衛星圖就很清楚,紐約、巴黎、北京、台北等都會原來都是青山綠水,都犧牲了「森林環境」才換來「居住環境」。這樣的開發也許是人類與生態的平衡互動,但平衡點在哪?誰在掌控?人類有自覺嗎?開發多少才算「夠」?

從工業革命所帶來大量生產與大量消費的價值觀,再加上資本主義興起後的組織擴張與創造財富的企業文化,貧窮者當然要脫貧、小康之家要提升為中產階級、中小企業要升級為企業集團、全國首富要進入全球富人排行榜。這麼一來,房間要增多、房子要加大、高樓要更高、都市要擴大、要升格,這背後的價值是「成長」(to develop),潛在的企圖是「不夠」(not enough)。

4月下旬在北京和台北舉行的一場「森林建築兩岸論壇」,由憂心全球暖化的建築師與學者分享他們在巴黎、米蘭、漢諾威、斯德哥爾摩、新加坡、杭州、台北等城市剛完工的案例,大家都希望在都市的高樓中「恢復森林」,在每層樓的陽台上種喬木,除了工程能被動「減碳」達到「綠建築」規範外,更要以垂直種大樹的「森林建築」來為砍伐森林後的都市主動「吸碳」。

各國學者論點圍繞在「有機建築」「生態建築」「永續建築」「節能建築」「低科技建築」「零碳建築」「綠建築」「回收建築」「垂直庭院」「垂直地景」「垂直森林」理念,還有個呼籲發人深省:在氣候變遷嚴峻的今日,建築師和業主要對地球負責,要有「夠了」的道德(an ethic of enough)。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21世紀,不再不夠,是夠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