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土壤液化可補強,敏感地質潛藏更大危機

住安地雷1〉

李建興
user

李建興

2016-04-28

瀏覽數 26,150+

土壤液化可補強,敏感地質潛藏更大危機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16 / 5月號雜誌 請給我安全的家

怎麼辦!?我家就在土壤液化的紅色警戒區,是不是該立刻搬家!?」3月14日,當行政院公布全台七大縣市(雙北、宜蘭、高雄、台南、屏東與新竹等縣市)土壤液化潛勢圖,住在新北市三重區的簡峰翠,立刻上網,看著電腦螢幕,她神經緊繃了起來。

三年前,簡峰翠花了畢生積蓄買下現在的房子,看房時,她很在意房子堅不堅固,抓著建商,包括結構系統、混凝土強度、耐震系數……,能問的都問了,偏偏從沒聽過「土壤液化」。

陡坡、順向坡、斷層、低窪、河岸都要留意

其實絕大多數人跟簡峰翠一樣,大多是第一次聽到土壤液化。2月6日小年夜地震,造成台南市安南、新市、歸仁等數十棟房屋傾倒,經查是土壤液化造成土質鬆軟、房屋下陷,一瞬間才讓這四個字暴紅。上網查詢後,一看到住家被列紅色警示區,簡峰翠又惱又急,恨自己「百密一疏」。但就算她要搬家,但深坑、新店、三峽有順向坡,害怕碰到土石流;而關渡、五股、新莊有活動斷層,怕地震,讓她不禁想問:「台灣到底哪裡還可以住?」

近來,上網確認「我家在不在液化區?」已成了全民運動。《遠見》和永慶房屋調查發現,高達57%的台灣人,已上網查詢過了,有93%的民眾認為會影響到房價,甚至還有30%的人直言,根本不會想買土壤液化區的房子。

但是土壤液化真的這麼可怕嗎?

對於民眾的「寒蟬效應」,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委員王貽德認為太矯枉過正:「土壤液化要注意,但沒那麼可怕!可能比其他敏感地質安全!」

王貽德分析,土壤液化要損毀建築物,需同時具備三大條件,包括:離地表下20公尺以內為疏鬆的細沙層或粉土層、地下水位高、地震時該地區震度達五級以上,且持續一段時間。他進一步說,目前為止,全世界還沒有大樓因液化完全傾覆。

台北市工務局長彭振聲也表示,過去25年來台北市發生4352次地震,其中105次為有感地震,還沒因土壤液化而傳出嚴重傷亡。

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常務監事周南山更說,土壤液化會吸收地震能量,具減震效果。但他提醒,液化的土壤會喪失承載力,建築會如積木般緩慢的沉陷與傾斜,甚至地震結束後還會持續變形,直到液化土中孔隙水壓完全消散,才會停止變形。

因此,土壤液化造成的傷害,往往不是房屋倒塌,而是因土地沉陷錯位,造成自來水、汙水、瓦斯、電力與電信管線的斷裂。否則就是建築物結構體因沉陷而嚴重傾斜,需要頂升扶正。

另外,台南市工務局長吳宗榮表示,政府老早在921地震後,明確規範該如何在土壤液化區蓋建築物。換言之,就算房子位於紅色警示區,若房子曾經過,地盤改良、基礎設計或補強,一樣可以免於災難。

信義房屋董事長周俊吉就舉例,東京迪士尼在多年前的日本311地震時,因土壤液化,當日緊急疏散近七萬名遊客,事後更閉園一個多月整建,順利補強後,仍然遊客如織。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台塑六輕,亦是抗液化的經典。該廠興建時,絕大部分土地都在海平面以下,必須抽砂填海,當時台塑集團用動力壓密法,也就是利用吊車垂吊鐵塊,從20公尺高地方落下,靠著重擊地面,讓地質更扎實,改善了地層下陷和液化現象,雖耗資50億,但也躲過大小地震。

專家指出,與其擔心土壤液化,不如擔心其他敏感地質。周南山認為,台灣是年輕島嶼,地形多變、地質複雜,若用最嚴格的角度來看,根本沒有絕對安全的地方,重點在於,「要學著與敏感土地共存,了解他、順應他,才是安全之道。」

「這得先認識『敏感地質』!」台大土木系系主任呂良正分析,台灣常見的地質災害,包括地盤下陷、土石流、地滑、基礎沉陷,買房子不得不張大眼睛。《遠見》綜合專家意見,歸納出哪些是影響住宅安全的敏感地帶。

首先是山坡地旁的陡峭邊坡。一旦崩落,將沒有足夠空間緩衝,非常危險。縱有高大的擋土牆或護坡工程設施,也不盡安全。呂良正透露,若真的要買陡峭邊坡的房子,得查看設計圖,看房屋基礎是否落在穩固的岩盤或土層上。

其次是順向坡。所謂順向坡是指岩層的滑動方向與坡面一致,一發生地層滑動,順向坡上的住宅很容易被掩埋。

第三是結構不良、地層破碎或有活動斷層經過的地帶。這類區域遇到豪雨或地震,會變得特別脆弱。若根基不穩,常發生擋土牆滑動、房屋傾斜。

再來得注意排水不良的低窪區。地勢低窪本來就易積水,若整個社區的上、下水道排水系統又不完備,發生堵塞,豪雨時就會淹水成災,連房子的地基都可能遭到侵蝕。

而河岸、源頭、河階地或沖積扇等危險地帶,也必須注意。河流具有侵蝕的破壞力,儘管房子地基穩固,河流還是可能掏空地基。再者,河道附近的房子也常因山洪爆發,溪水暴漲,被沖垮或埋沒。

天災多是台灣宿命 多準備就不必擔憂

不少專家指出,相對於平地建築,雖然山坡地沒有土壤液化的疑慮,卻存在不少敏感地質,台灣人反而更該注意。

去年內政部營建署就曾發布2014年的山坡地檢測。結果全台509處,遭到列管,其中列管社區最多的是新北市,高達109個。其中情節最嚴重的A級,須立即改善、限期完成的社區有九個,桃園市、苗栗縣各三個、台中市兩個、新北市一個。

又以位於順向坡上的社區最需要小心注意。1997年8月,震驚全台的汐止林肯大郡坍塌事件,正是因為基地為頁岩順向坡,加上開發過度、建設公司又沒做好水土保持,溫妮颱風來襲,導致擋土牆崩落,28人活埋。據中央地質調查所調查,北部地區就有7146處順向坡。

總之,天災是台灣人的宿命,多一分準備,就能少一分災難,與敏感地質和平共處,絕非難事。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