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糟了!我們的診所……。」2月6日凌晨3點57分,一陣天搖地動後,我太太把我搖醒,她並不是要逃命,而是心繫著,距離住家5公里遠的診所。我和太太都是醫生,她是內科、我是耳鼻喉科,我小舅子是眼科,三家診所都開在維冠。
20年前,我們打算開業,看好永康人潮多,找到了當時正在預售的維冠,由於開價合理,立刻買下店面,以及住家、停車位,共砸下了1600萬。
在那個房地產最低迷的時代,這算是大手筆,因而被建商奉為上賓,下訂時,老闆林明輝還請我們到辦公室喝茶。
但在工程收尾時,我們就聽聞建商財務不穩,準備落跑,工人做得意興闌珊。我心想,都花了上千萬,還是創業基地,沒法完工還得了?於是私下去拜託工頭,請他們至少把我那戶做好,尾款我付!最後,房子驚險交屋了,之後發現,林明輝改名,也神隱了。
人算不如天算!地震前還想保險
幾年後,診所病人多了,需要擴編,我又花了1800萬,買下隔壁店面和住家,也介紹小舅子買下同棟的店面。當時,根本沒意識到,買一案建商的房子,會如此後患無窮。直到幾次地震後,房子漸漸浮現問題,牆壁會龜裂、漏水,才覺事態嚴重。 為求居住安心,我們搬到別的地方居住,但診所沒搬,空下的樓層,就擺些醫療儀器。地震前幾天,還想著,這麼不安全的房子,應該要保地震險。孰料,一語成讖。
震當天前往事發現場時,當天4點,我們在趕往診所的車上就聽到「台南永大路上一棟大樓倒塌!」接著,住附近的病人打電話來:「鄭醫師,你們那棟,好像……倒了耶!」聽到噩耗,太太一陣昏眩,我安慰著向來視病如親的她:「還好不是白天,沒有傷到看診的病人!」
有人幫我估計,我應該是這次維冠受災戶裡財損最高的,因為房子加上寶貴的醫材和病歷,至少5000萬元。但我還能東山再起,換地方開診所,其他住戶呢?恐怕要一輩子居無定所、負債累累。
我無法想像,全台灣還有多少這種一案建商所蓋的房子?更不理解,為什麼制度可以讓他們逍遙法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