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期盼更好的健保

把脈社會

黃達夫
user

黃達夫

2016-01-27

瀏覽數 11,100+

期盼更好的健保
 

本文出自 2016 / 2月號雜誌 跟上十三五錢潮

一位31歲未婚的病人,在兩年前第一次到我們醫院做第二意見諮詢。原來她在乳房摸到硬塊,第一位看她的醫師建議她做病理切片來確定是否是惡性腫瘤,她的母親不能相信這麼年輕的女兒罹患乳癌的可能性,就帶著她來尋求第二意見,顯然希望聽到只是良性病變的好消息。我們的醫師解釋了病理切片的必要性後,就為她預約切片的日期,結果她爽約了!

兩年後這對母女再次來敝院時,病人病情已很嚴重,我們給予的照護雖緩解症狀,卻無法扼止病情的進展,可想像這位母親的沉重心情,當她打聽到日本可提供幹細胞療法時,就要求主治醫師一方面進行我們提供的治療,一方面配合她們到日本就醫。這位主治醫師希望聽聽專家的意見。

經過一番討論,大多數人都同意,專業醫師有責任提供「實證」醫療。雖另類醫療經常報導一些奇蹟式療效的個案,但,因為這些療法都未參與可被檢驗的臨床試驗,所以,無法論斷其療效真偽。

然而,每個人都有為自己的治療做選擇與決定的自由,所以,我們沒有權利阻止病人去追求他們心中的最後一線希望。尤其對於這位母親而言,可能唯有如此做,才能補償她最初阻止女兒接受切片的歉疚感,當然,成年女兒的自主權,也是一個重要的議題。

結論是,醫師必須盡最大的努力,把病人的病情以及醫療的極限解釋清楚,再由母女共同做決定。之後,我們應配合完成她們的心願,也要持續關心,讓病人與家屬知道需要的時候,我們一定會善盡照護的責任。

健保20年,醫學教育迷失了價值

然而,當我聽到這病例的敘述時,立即反應是,這事件問題癥結並非現在討論的問題,而是她爽約時,我們做了什麼?我自責我們做得不夠好。

果然,這位倫理專家也有同樣的感觸,他最後,對著坐在前排的醫學生與實習醫師問道「當你發現病人爽約時,該做什麼?」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對於台灣的醫學生與醫師而言,大概會覺得這問題很奇怪,病人不是有自主決定就醫的權利嗎?有位醫學生很老實地說「台灣健保給付這麼低,醫師一診要看那麼多病人,不可能注意到有哪位病人爽約!」,聽到這位學生這麼回答,其他同學也見怪不怪。

令我深為難過的是,「賤保二十年」讓台灣的醫學教育迷失了核心價值。師長的身教、言教是如何因應健保。結果,學生被挑戰時,是找藉口而不是自省。顯然,病人的福祉不再是醫者的首要關懷了!這樣的現象,我們能繼續忽視下去嗎?

許願新政府帶來新制度、新希望!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