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政府端出的數據,顯然跟民眾感受不一致,尤其是中南部,「一年有大半時間,天空都霧霧的,」一位彰化市民說,只要一進入冬天,熟悉的藍天就不見了,小朋友開始氣喘,自己也常有一整天咳不出痰的感覺。
環保署空保處長陳咸亨坦承,空氣品質逐年轉好是事實,但面對PM2.5這項新議題,是很艱鉅的挑戰。
去年行政院已定案八項措施,六年內要投入390億元,協助地方政府透過300項空氣品質改善計畫,例如淘汰二行程機車100萬輛、新購電動二輪車60萬輛、協助100家飯店使用天然氣鍋爐等,以降低空汙。
為讓民眾掌握工業汙染源,去年六大直轄市已即時公布工廠的排放數據,今年將要求所有縣市上線。
今年起,政府也將整合地方、工業區、國營事業所屬監測站,連同環保署76個測站共計211站,將PM2.5資訊公開供民眾參考。並推廣微型感測系統,已在南投縣埔里鎮示範。
環境監測及資訊處處長蔡鴻德指出,隨身攜帶的微型感測器,走到哪裡測到哪裡,可上傳雲端,建立即時資訊,讓全民隨時掌握各地PM2.5的變化,維護自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