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汙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已獲證實,到底誰才是台灣PM2.5的製造者?
多年以來,許多學者專家都將矛頭指向石化業者與燃煤電廠。例如台塑的雲林麥寮六輕一直被視為大汙染源。為求自清的台塑也端出各種數據,證明指控不實。
環保署:工業確為一大汙染源
台塑與學者一直陷入論戰中。
不過,2015年11月17日至18日,雲林縣麥寮、台西、崙背、斗六四個空氣監測站,PM2.5的濃度變化從傍晚6點逐漸往上攀升,直至凌晨來到當天最高的145、148、145、93(微克∕立方公尺),是世界衛生組織(WHO)標準值(10)的14.8倍至9.3倍,已是台灣「紫爆」的2倍。
這段期間當地沒有起風,空氣不易飄散,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詹長權因此認定:沒有風,竟然有這麼高的濃度,就是境內汙染,唯一汙染源就是六輕。
根據詹長權的研究,雲林的空汙變化令人咋舌。1998年六輕營運後,他發現雲林的汙染源來自東北方,2001至2004年間,汙染範圍就像朵毒玫瑰向外綻放,濃度也愈來愈高。2005、2014年兩次的調查,都證實主要汙染來自六輕。
除了石化產業,燃煤的火力發電廠也被認為是汙染大戶。尤其是全世界最大的燃煤電廠──台中火力發電廠,2014年硫氧化物的排放量就達到1萬5562公噸,氮氧化物排放量2萬1726公噸,這些都會促進形成 PM2.5,成為台灣單一工廠最高排放者。
各種研究報告早對燃煤電廠提出警告。
2014年WHO已指出,燃燒木柴及煤炭,將造成空汙,導致很多健康損害。WHO還強調,如果能夠減少大氣汙染,將能拯救幾百萬人的生命。
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發起人葉光芃無奈說,如果全民都很在乎電價,不想關掉燃煤電廠,「就用生命去換低廉電費,或用健保費來換電費,」他兩手一攤,美國肺臟協會已將燃煤視為毒氣。
燃煤電廠對人體的影響,也可從中興大學環境工程系教授莊秉潔在大氣環境期刊所發表的研究看出來:台中電廠從1997至2003年,陸續加裝脫硫、脫硝設備後,全國的平均餘命起了變化,加裝設備前,因台中電廠產生的PM2.5,讓全國平均壽命減少83.9天,加裝後只減少15.4天。
從環保署提供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粒狀物各前十大排放量來看,經莊秉潔試算成當量的PM2.5後,台中電廠、六輕、中鋼均名列前茅。以工業重鎮高雄市為例,2010年PM2.5排放量總計1萬7358公噸,工業汙染源占42%,中鋼就貢獻了19%。
環保署空保處處長陳咸亨坦承,工業確實是單一大汙染源,但汙染源就像人一樣,如果發胖,不能只怪單一量大的米飯,其他如飲料、水果、甜點也是造成肥胖的因素,不是只有電廠跟工業,還有其他汙染源。
除嚴格要求石化、燃煤電廠與鋼鐵廠改善汙染外,需要全民一起努力控制的汙染源,還有很多。
最大空汙源竟是民眾共同製造
你可能會很驚訝,每個人的交通行為,才是國內最大的空汙來源。
根據環保署的資料顯示,台灣來自境內的汙染,最大宗是汽機車等交通工具(37%)。不時排放油煙的餐飲業也占10.8%,道路揚塵8.8%。顯示全民的集體日常生活汙染量不容小看。
另外一個必須破解的迷思是,每次只要台灣陷入霧霾,不少民眾第一個印象就是,「都是大陸吹過來的」。
分析台灣的空汙來源,境內占56.7%,來自鄰近的大陸與東南亞等,只占43.3%。
「大根煙囪很醒目,但也不能輕忽小根的汽機車排氣管,」陳咸亨說,國人日常生活也會製造空汙,包括騎車、抽煙、燒金紙、放鞭炮、燒稻草都會產生PM2.5,這部分很難管理,但積少成多,影響非常大。
對農業縣市來說,農民燒稻草確實會造成空汙。以雲林為例,露天燃燒的貢獻度達13%,其中九成是燒稻草跟樹枝。
每個縣市屬性不同,汙染源占比也不盡相同,例如大台北、高雄等都會區的交通工具排放量就很驚人。
目前全國有1369萬輛機車,其中有189萬輛二行程機車,更是「烏賊車」。一台二行程機車的單位排放量是四行程機車的四倍,二行程機車最多的縣市是高雄市(33萬輛)、新北市(26萬輛)跟台中市(22萬輛)。使得高雄市的交通工具占PM2.5的排放量達22%。
近幾年「小確幸」氛圍瀰漫社會,餐飲業不斷增加,PM2.5貢獻度占比,也已超過電力,達10.8%。
焚香、吃燒烤 都讓PM2.5爆表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研究員龍世俊說,她朋友住家樓下,剛開了披薩店,整天都聞到油煙味,就算緊閉門窗,氣味好幾天都散不去。「台灣有成千上萬的螞蟻雄兵,累積可觀的空汙,」她說。
這些小汙染源的PM2.5威力,比想像可怕。
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總經理彭啟明以實際測試來證明,不能輕忽個人汙染源。
他曾經到台北萬華的龍山寺門口測試,PM2.5濃度達到70至80(微克∕立方公尺),已經超過紫爆標準(PM2.5≧71),突然有陣風飄過來,儀器馬上衝到700至800。「我是過敏體質,會開始流眼淚,」彭啟明嚇到了,終於知道為何很多神像臉都黑黑的,可能就是PM2.5造成。
彭啟明轉往已經「禁香」的行天宮,門口的PM2.5濃度是20至30,進入廟宇,剛好有「效勞生」幫信眾收驚,一定要點根香,儀器馬上升高到70左右,離開時到,站在馬路口測試是40,如果後退3、4公尺,濃度就剩下20。他又到馬路中間的公車站牌去量,只要公車一開過來或啟動,儀器就跳到70、80。
台灣人飲食偏愛燒烤,例如烤香腸或在中秋節烤肉,尤其當油脂滴到碳火上時,產生的PM2.5更可怕,至少都是500起跳,是紫爆標準的七倍。「集結各種燒烤、油炸小吃的夜市PM2.5濃度更可怕,」彭啟明說。
雖然一般人不會天天逛夜市、也不是天天去廟宇,但也別小看這些汙染源。
陳咸亨建議大家「趨吉避凶」,等紅綠燈時,最好遠離路口,看到有人燒金紙、燃放鞭炮,最好快速離開。瞬間的量都很大,不要直接暴露在汙染源當中。
不管是大煙囪還是小煙囪,抓大也要防小,想要全面改善空氣品質,人人有責。
【關掉燃煤電廠,台灣就有藍天?】
近幾年來,環保人士不斷訴求,只要做到「非核無煤」家園,空氣就會變好。
中興大學環工系教授莊秉潔提出估算,若將台灣全部的核能及燃煤機組改為天然氣發電,電費約漲兩成,台中、高雄的空氣就可達到台北標準,再搭配乾淨能源及配套,就能達到2020年PM2.5年均值15的目標。
對環保團體時常將空汙矛頭指向電廠,台電環保處處長蔡顯修表示,這幾年台電已不斷降低燃煤機組,燃煤發電量已降到35.7%,天然氣提升至35%、其餘是核能16%、燃油4.5%等。
當中南部空汙嚴重時,台中電廠也曾經配合降載,但是成效並不如外界認為的那麼好,PM2.5只有降0.06%。由此可證,不是只有台中電廠一個汙染來源。
台電拿出30年來各電廠排放的空污濃度趨勢圖,證明數據一直往下降。蔡顯修說,下降是事實,只是空汙議題太專業,民眾未必完全理解,才會產生落差。
台電指出,目前更新的設備已產生效益,電廠大概可去除99.8%的粒狀物(PM)、95%的硫氧化物、80%的氮氧化物。去年運轉的林口電廠新機組,粒狀物去除率甚至達到99.9%。
台電未來15年也預計投入4000億發展再生能源,包括風力、太陽光電、陸域風力及地熱,預計再生能源到2030年,能占全台發電量一成五。
期待台電的努力,能讓台灣的空氣品質愈來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