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擺脫山寨汙名,深圳變身創客新樂園

聚焦亮點2〉史上最大創客週 3天狂吸20萬人

邱莉燕
user

邱莉燕

2015-08-31

瀏覽數 24,550+

擺脫山寨汙名,深圳變身創客新樂園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15 / 9月號雜誌 景氣急凍 猛藥在哪裡?

創業風潮正在大陸土地上風起雲湧。但如果要在數以百計的城市中選一個代表「創客」,除了深圳,恐怕沒有其他城市能勝任。

來到深圳新打造的深圳灣創業廣場,從東到西走540步,從南到北走240步,就能走完。但可別小看這條短短不過400公尺的創業大街,開街不過3天,就舉辦了中國史上最大一次國際創客週運動,吸引20萬人蜂擁而至。

在這條創業街上,可以看到會跳神曲《小蘋果》的法國機器人、汽車排氣管製成的無人機在水面上蜻蜓點水、塑膠袋內部充氣而成的3D天文館……,全球頂尖創客已齊聚這裡,令人驚嘆「科技還能這樣玩」之餘,也深刻感受到這座山寨大本營,已往創客樂園蛻變成功。

最早布局製造業 打造出完整供應鏈

為什麼創客運動在深圳能風起雲湧?原因是深圳具備了其他大陸城市所沒有的硬件生產實力。大陸改革開放30多年來,深圳是最早布局製造業的基地,已打造出完整的供應鏈。

聯想之星星雲智能硬件加速器執行長楊海濤說,創客在這裡可以找到齊全的電子零件、加工廠和技術人員,快速完成從創意到樣品再到小量生產的過程。

深圳第一個創客空間、柴火創客空間創辦人潘昊如此形容深圳:「一個帶著想法過來,就能組隊實現的地方。」

深圳不只是大陸的創業重鎮,更是世界智能硬件創新製造中心,連全球最大的硬件創新孵化器(育成中心)HAXLR8R,都特地從美國矽谷搬到深圳華強北。

定位類似台北光華商場、但賣場量體至少比光華商場大數十倍以上的華強北,早已是深圳一大標誌。樓上賣著手機平板,地下樓層一間間2坪小店擺售琳瑯滿目的電子零件,宛如「電子大排檔」,買家賣家熙來攘往。

這個中國最大的3C及IT產品集散地,在山寨手機的輝煌時代,曾創造了上萬家小公司,養活了上百萬人。擁有華強北一整條街店面的華強集團,每年僅靠租金,至少3億人民幣進帳。

如今,搭著創業風潮,華強北也正在脫下全球最大3C仿冒、貼牌、二手的外衣,朝著最潮的創客空間及育成中心轉型。

華強集團已騰出月租每平米30元人民幣之高的集團大廈頂樓,拿出黃金商圈最黃金地段的空中花園辦公室,遷走原有員工,同時仿造Google總部的風格重新裝潢,打造國際創客中心,改租給創客及創業服務機構,積極「變臉」,昔日的山寨搖身一變,成了今日的創客天堂。

原需耗時18個月 3週半就搞定

「創客空間收租金,肯定會賠錢,」深圳華強北國際創客中心運營總監林凱指出,華強集團的盤算是創客空間可以吸引很多創客,形成「項目池」,若有好項目就優先投資,投資收益自然彌補租金虧損。

華強北自然另有吸引創客的魅力。挑商圈內任一棟大樓,從一樓到頂樓,從原材料到晶片、零件、電路板都可以隨時找到,從裝配一台電腦到一隻Pebble手錶所需,綽綽有餘。

這正是深圳生產能力強的縮影。在Google地圖輸入深圳製造的關鍵字,呈現眼前是密密麻麻的紅點,每個紅點代表一間工廠,強大的製造力,也讓創客不出1公里找到適合的工廠幫忙製造樣品。

拜過去山寨所賜,這些工廠早已習慣了少量多樣生產,永遠不排斥創客們的小訂單。

曾經,一個德國創客團隊原本預計新構思的產品要18個月才能開發完成,豈料來到深圳,3週半就做出來了。這些人差點要跪下親吻深圳的土地,不敢相信世界上有這樣神奇的地方。

這裡有創客們夢寐以求的一切,以前按「月」計算的產品週期,在深圳變成了「週」。這也是眾多智能硬件創新企業落戶深圳的主因。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最近一個週末,《遠見》採訪團隊來到位於深圳南山區的軟件園,發現創業相關活動此起彼落,熱鬧非凡。

早上9點在A棟樓,舉辦的是中國硬體創新大賽的賽前培訓會,標榜能讓參賽者「智能硬件創業像互聯網創業一樣簡單!」下午1點來到B棟樓,則有軟體公司開授一門「30天,App創業從0到1」的課程,這兩場都是愈逼近開場時間愈多人,參加者不是宅男工程師,就是懷抱夢想的年輕人。

下午3點來到長園材料園,一場專為投資人辦的天使投資人沙龍準時登場,50餘人將20坪會議室擠得滿滿,凝神聆聽「投資哪些新創企業是不靠譜的」。跑得勤快一點,晚上還有創業導師與創業小伙伴相約餐敘,飽餐一頓同時吸收創業建議。

創意、創新、創業、創投輪番上演,腦細胞充分運作,造就一整天的精采。「這就是身在深圳的好處,創業的資源超級豐富,」剛辭掉福建監視器工廠的工作,二話不說選擇到深圳創業的80後青年程宏說。

深圳官方也敏銳捕捉到了創客浪潮的機遇,大力塑造對創業友善的社會氣氛。

本來是民間主辦的國際創客週,今年改由深圳市政府接手。「關於促進創客發展的若干措施(試行)」和「促進創客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年)」與國際創客週同步出台,計畫設立2億人民幣的「創客資金」,鼓勵創客空間、創客項目、創客服務、成果轉化和創客活動。

根據「行動計劃」,從2015年開始,深圳計畫每年至少新增50個創客空間、10個創客服務平台及新增創客3萬人。

到2017年底,創客空間目標達200個、創客服務平台50個、全市創客超過10萬人。

領先全中國試行的「一日辦證」,也讓創業門檻在深圳降低了許多。先前公司註冊,需要辦理工商執照、稅務執照、企業組織機構代碼證等,最少需要一個月,深圳從2013年3月起改成只要一個工作天辦完。

馬上要推出的「多證合一」,亦即公司註冊只需一張證,深圳也是領跑全中國。

「深圳是中國創業成本最低的城市,」深圳飛馬旅科技孵化器前首席代表王君,多年來觀察北京、上海、深圳的創業環境後還發現,深圳不僅開公司很容易,創業者學歷也不必太高,適合草根創業,而且成功率相當高。

營造最佳創業土壤 迎來一流企業進駐

中國一線城市中,深圳也是唯一以創新和創業做為城市的核心競爭力。當地最大國營企業深投控旗下公司主導建設的深圳灣創業廣場,正成為深圳創新能量最活躍的地方。

「北有中關村,南有深圳灣,」喊出這句口號的深圳灣科技發展副總經理劉新宇,從三年前開始規劃深圳灣創業廣場。創客興起之前,中國的投資中心在北京,創業中心也在北京,如今南中國也崛起了。

劉新宇帶領團隊到中關村拜訪,花了兩個月,吸引30餘家中國頂尖的專業孵化和創業服務機構像細胞分裂般,同意到深圳設立據點。

18棟大樓的一樓區域,全「捐」出來整合出一條活力動感的創業街,周圍500公尺圍繞著騰訊、百度、阿里巴巴的全球總部大樓,創客、創新、創業、創投各要素深度結合,打動了這些機構南下。

深圳灣創業廣場積極營造最適宜的創業土壤,迎來的不僅僅是中國的聯想之星、3W咖啡、飛馬旅、騰訊眾創空間等眾多一流的創業服務機構,更召喚了全球最能感知時代、順應科技發展趨勢的創業孵化器,包括全球最大加速器美國矽谷創業者學院、矽谷天使圈、中美矽谷孵化器、以色列海法市孵化器等。

「我們希望打造既屬於深圳,又不限於深圳的國際創業品牌,」劉新宇指出。在這條街上也隨處可見很多家庭帶小朋友前來,這也是深圳灣創業廣場的目的,讓創業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

「創業的種子,就在一位5歲兒童看到機器人跳《小蘋果》時,眼神中流露出的東西,」劉新宇說,這種眼神若能得到很好的啟發,他有可能成為未來的創業者。

看來,深圳創業不僅是現在進行式,未來的創業也正在發生。

你可能也喜歡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數位專題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科技股投資日益成為趨勢,投資人瞭解市場動態成關鍵。近日《黃仁勳傳》作者史帝芬・維特訪台,在與張善政的對談中揭示輝達在桃園建立新總部如何彰顯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地位,與旺宏電子吳敏求一同解析台灣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