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設計費超低,怎麼當世界設計之都?

創新講談

劉育東
user

劉育東

2015-07-29

瀏覽數 71,000+

設計費超低,怎麼當世界設計之都?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15 / 8月號雜誌 0.1的改變

但真實的台北並不是這樣。誠品書店裡的設計商品,絕大部分是歐美和日本的設計,手機更明顯,設計師手上幾乎看不到其他品牌,只有Apple,為了它的設計品味,花錢很值得、再貴也要買。台北的建築更讓我們尷尬,除了極少數勉強稱得上具有世界品質外,大部分平庸、甚至醜陋。

這個不爭的事實該怎麼改善?許多人認為是國民美學教育太差,因而投入編寫中小學的環境美學教材,有人則認為是大眾美學素養不足,因而投入世界名作書寫和演講、甚至舉辦名作之旅。我卻覺得出國看大師作品還不夠深刻、學習效果有限,因而投入推動國際大師到台灣來實地設計建築作品。隨著亞大現代美術館和台大社會科學院新館的落成,效果逐漸發酵,但很慢也很有限。

美學品味是文化的一環,當然要歷經幾十年才能提升,除了持續去做並耐心等待外,我們是否還漏掉其他的改善方法?

一切都低價 怎有高品質社會

最近為了邀請極具聲望的建築大師來台設計,向好友邱文傑建築師打聽聯絡管道,談到設計費時,這位遠東建築獎和台灣建築獎首獎得主有感而發:「他真的做得很棒,但如果也給我一樣的設計費,讓我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我應該也做得到這種水準」。

針對台灣的種種停滯與困境,高希均教授出版《開放台灣》,書中提到許多台灣在國家經濟上和社會上的困局和迷思,其中對「高品質社會」看法犀利,除了有「高所得」「高利潤」指標外,還一定要有「高稅率」「高物價」。低稅率的弊病,大家已熟知,但低物價使得「價格處處便宜,品質一定差、服務一定不好、社會也就處處落後」,高教授慨然指出:「我找不到一個價格便宜的地方,會出現高品質的社會。」

建築界漏掉「設計費」這個關鍵指標。國內設計費很低,經常是造價的3~4%,5~6%不多,有的甚至低於3%,歐美和日本設計費通常是10~15%,平均是台灣的四倍。1∕4的低設計費,代表只能有1∕4的低設計品質、1∕4的低設計服務、設計也就處處落後、只足夠有設計大國的1∕4水準。

雖然台灣整體設計能力仍待提升,但也已培育出不少深具國際水準的設計師與建築師,我要大聲呼籲業主(政府與民間),如果他們不夠好,就換人做,如果夠好,一般建築就該支付10%設計費、地標建築支付15%設計費,讓「設計師」和「建築師」不會淪為「高級繪圖員」或「裝潢師傅」。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我找不到一個設計費便宜的地方,會出現世界設計之都。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