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平時上班上學,大人小孩都被悶壞了,戶外開闊空間,可以把腳步放緩「體驗漫活」。
二:露營便於聚合一大群興趣相仿的伙伴,是個「社交聯誼」的好平台,如果親友眾多,還能是家庭聚會的絕佳選擇。
三:不少爸媽體會到,平常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孩子,在戶外變成小幫手,「寓教於樂」讓露營化為最好的生活教育場。
四:比起住飯店、民宿的花費,投資一次露營裝備可以用好幾回,也是相對「經濟實惠」的旅遊方式。
聽聽三位「露友」分享,了解他們如何從心動化為行動。嘗試一回,說不定你也會踏上「不歸露」,在某座山林和他們不期而遇!
露友1號〉林雅婷
擺脫都市叢林,小孩生活教育最自然場域
「帳篷會不會很難搭?」「晚上睡外面安全嗎?」「吃東西、上廁所、洗澡等需求怎麼辦?」這些都是林雅婷一年多前開始接觸露營時的疑問。很多人跟她一樣,過慣都市叢林現代生活,直覺露營很麻煩。
但現在林雅婷平均每月會排一趟,帶著老公和5歲的孩子,兩大一小坐在塞滿露營裝備的車上露營去。
轉變是從小孩出生後開始。結婚、當了媽媽後,林雅婷從職場退下,專心當家庭主婦。初為人母的她心思幾乎在孩子身上。而擔任工程師的先生,工作壓力不小,常黏著手機和平板電腦上網。
正惱著該如何製造一家人共同參與的時光,又想讓先生有更健康的紓壓管道,林雅婷留意到朋友間討論著露營話題,馬上有了靈感。只是在此之前她完全沒有露營經驗。
首先要克服內心的障礙,像是睡在戶外、搭設備的困難度、環境和個人衛生等問題。過程中也要說服先生,「老公第一個反應是抗拒,會認為又不是沒錢,要出去玩為何不直接住旅館?」林雅婷回憶。
幾番折衷下,全家人的「首露」,選擇台北近郊的華中露營場,一來現場有設備可出借,現場管理人員會教你搭設帳篷,二來離家來回只要1小時,「萬一真的適應不來,晚上要回家睡還來得及。」
其實讓她走出家門的最大動力是小兒子。目前和先生雙方家族裡,唯一有的小小孩就是她兒子,「每個大人都很寵他。」有次帶兒子到公園玩,小孩卻哭鬧著不敢光腳踩草地,讓林雅婷訝異。
露營當天,一開始孩子在陌生環境會有些畏縮,不一會兒就能在草地上開心地跑跳。首露後一個多月,孩子主動問她什麼時候再去。因此林雅婷不認為年紀小的孩子不適合露營,她兒子3歲多就開始露營,原本很怕生,變得會到營區中找其他同齡小孩玩在一起。
一旦去露營「小孩變很忙」,不像在家裡時一直吵著爸媽要玩東玩西、卻又很快玩膩,戶外一切都新奇有趣,能讓小孩的感官接受刺激。就連大人都睡得比在家還要好。原先興致缺缺的先生已樂在其中,常提議要添購裝備、研究行程優劣,規劃下趟露營。
「露營是家人互動與小孩生活教育,一個最自然的場域!」林雅婷夫妻倆變身推廣者,不時邀請身旁親友加入,4月中還為兒子辦了一場小型的幼稚園畢業Party,找來三、四個家庭共樂。
露友2號〉蔡志青
寧睡帳篷不住飯店 行程多變玩不膩
家中有小學到國中階段的小孩,是台灣最近一波露營風潮的大宗。
蔡志青和太太共有兩個孩子、10歲和12歲,一家四口從三年前就開始成為露營常客。
會迷上露營,蔡志青說出不少人的心聲。以前假日,全家旅遊不脫幾種,開車到某人氣觀光地,吃飯、賞景人擠人;住進高檔飯店,大人使用館內設備,小孩卻只對窩在房內看電視有興趣;不然就是在遊樂園大排長龍地等著搭雲霄飛車。
很多時候花大錢,卻玩得不盡興,而且這樣的旅遊容易淪為既定模式,只是換了地點空間,「內容不變,久了就膩了,」因此常為了帶小孩去哪玩而傷透腦筋。
因為和孩子騎腳踏車,偶然在戶外用品店得知有人揪團去露營,蔡志青研究可行性,從找達人看評價、上露營社團請益、張羅裝備、比較場地等,一家人很快首露,參加露營社團活動,借來一頂四人睡帳、瑜珈墊、和睡袋,加上一車的相關配備便出發。
首次露營共有六個家庭,白天小孩在大草坪丟球、玩沙坑、戲水,大人們看海、吹風、品咖啡,晚上由每戶分工準備食材和烤肉用具,辦起烤肉晚會,「想不到露營比想像中簡單又好玩,」開啟蔡志青一家子的露營基因。
原先擔心女生多半討厭蚊蟲、怕曬、在外面洗澡很不方便,怕太太會無法接受露營,事後證明多慮。因為近年營地發達,業者均會提供衛浴設備、供水供電,部分還有球場、水池等遊樂設備,更有標榜五星旗豪華衛浴,大幅提升露營可親性。
露營規劃還可搭配季節、主題多元,這也是蔡志青一家推崇「住飯店、不如去露營」的關鍵。
比起飯店和民宿,露營的場地靈活度高,夏天找海拔稍高的營地避暑,冬天烤肉加上營火晚會最有氣氛,一年四季不同主題,3月賞櫻、4月看螢火蟲等,永遠玩不膩。
如今蔡志青時常在臉書相簿和網誌分享露營樂趣。不過他也笑稱,露營對他可是個錢坑。去年花了40萬買二手露營車,改成週五晚上便可出發,比以前週末兩天一夜、又多半天可玩。總計露營後相關花費有60、70萬,但他認為效益遠遠超過,比起住飯店,CP值更好!
露友3號〉翁秀慧
組社團分工規劃 戶外派對笑聲不斷
早在這一波露營風潮盛行之前,家住台中東勢的翁秀慧,從七~八年前就帶著一家人露營。兩個小孩從小二、小三開始,全家累積超過30次露營的經驗。
經驗豐富的她早已成為揪團者。這幾年露營成員逐步擴散到親戚和朋友家族,組成「小草露營社」,3月才剛有兩個新家庭加入,現今成員有11個家庭。
4月中辦完一趟南投谷關行,5月份已安排好去南投魚池鄉。成員間感情深厚,一同出遊時還會穿上社團T-Shirt,儼然是超大型家族旅行。
翁秀慧觀察,撇除沒有裝備、不會搭設的障礙後,「帳篷搭好了,然後呢?」「不知道戶外要玩什麼?」是許多人無法跨出露營第一步的原因。因此翁秀慧特別重視遊玩內容的安排。除了各家基本裝費各自準備,小草露營社的成員們會事前分工、設計流程。
從最簡單的運動,如攜帶球類、讓大家打打羽毛球、玩起傳接球等。偏好靜態休閒的可準備桌上型遊戲,紙牌、象棋、或賓果遊戲。
開放一家帶一樣菜來辦戶外野餐派對。也能準備材料,讓小孩體驗烤鬆餅、做餅乾點心當下午茶。不同節日的交換禮物、二手跳蚤市場,都曾是露營主題。
想要更趣味一點,還能結合綜藝節目的遊戲梗,玩吹麵粉、傳橡皮筋等闖關遊戲。有次翁秀慧的兒子突發奇想,布置出夜市攤位,上台主持節目、模仿夜市攤販叫賣的橋段,整晚大伙笑聲不斷。
此外,準備過程絕不能只是「大人的工作」。若搭建帳篷困難度較高,可安排孩子協助煮菜、洗碗、收拾環境整潔等任務。看到年紀相近的孩子擔任幫手,也更容易鼓舞自家「小少爺、小公主」一起動手。
至今玩遍30多個營地,翁秀慧透露,就算是事前準備再詳細,也不可能100%按照計畫進行。
最不可控制的是天候。她印象最深有次在阿里山,雨勢過大、完全無法搭營,一行人只好改在活動中心打地鋪,但沒有怨言。不管大人小孩,露營考驗現代人走出舒適圈的能力。露營不但不難,好處還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