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蔡財興 復興黑豆 找回故鄉光榮史

將軍農產行 黑豆

黃漢華
user

黃漢華

2015-01-29

瀏覽數 19,000+

蔡財興 復興黑豆 找回故鄉光榮史
 

本文出自 2015 / 2月號雜誌 百大黃金農夫

50歲的蔡財興,帶動西螺鎮黑豆復興運動,讓失去的黑豆再次在家鄉出現。

他的黑豆,通過產銷履歷認證,沒有農業殘留,顆顆圓滾飽滿,直徑可到0.8公分,1公斤可賣到240元,比國產一般黑豆約160元要高。

他用自種的黑豆,自己釀製醬油,香醇安全,消費者都要等上半年,才能買到!

其實,蔡財興是個半路出家的農民。

過去從事汽車精品業,從小到大沒下過田、種過菜,也從來沒有離開家鄉,連求學都選擇附近的斗六高中。

後來因為參與社區再造活動,擔任農村再生顧問師,參與規劃西螺老街再造、舉辦西螺觀光文化節,因而從地方文化認識農業,憑著「生於斯、長於斯」的情懷,他開始學習栽種技術,當起了農民。

如同其他轉業農民,蔡財興轉職初期,到縣政府農民大學、台南區農業改良場上課。從課程中,他知道西螺有充足的陽光,濁水溪挾帶豐富的礦物質和泥板岩,其中的泥與砂造就肥沃土壤,適合黑豆生長。

當他了解西螺鎮過去曾經大量種植過大豆、黑豆,後來被價格便宜的進口品取代,從此,西螺停止種植,改吃大陸、美國、加拿大進口的基改大豆、黑豆,直覺下一代會忘記自己的根。抱著回復歷史的心情,他在2010年承租農地,自己種植黑豆。

不按傳統種植 產量反增加

這五年以來,他不僅成為了農委會指定的黑豆示範農場,還能夠自己育種,成為採種田,供應黑豆種子給全台灣的農民,一個人的努力,就讓西螺鎮重回黑豆的故鄉。

他用什麼方法,種出高價值的黑豆呢?

當過憲兵的他,研究之後發現,如果讓黑豆在逆境中成長,可以激發潛在的生命力,品質會更好。於是,蔡財興決定採取「軍事化」管理,培養黑豆耐操的特性。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不同於其他農民在播種後三天就澆水,他會等到七天,沒想到此舉奏效,根部為了求生,而長得更好。到了第14天,根部可長到41公分,比一般長,能吸收更多養分,即使東北季風來襲,植株也通常不會被吹倒。

播種後20天,他刻意不灑肥料,讓作物產生危機感,提早開花,此時才灑微生物肥料,供給所需的營養,讓它開花更多、結果更多。

等到豆莢成熟,他也不求快,不用落葉劑讓植物迅速枯死,反而遵循古法,不再灌水,任其自然乾枯,田間呈現一片褐色。

「他會留心觀察節氣,還研究等雨量線圖!」農民大學同學,種植玉米、南瓜的吳松志發現蔡財興的種植特色。

原來黑豆怕水,必須掌握枯水期的下雨時間,假使此時下雨,會影響豆莢乾枯,但是,蔡財興願意等待,因此,他的黑豆上市時間有時候會比別人晚,品質卻叫人讚不絕口。

品質保證 百年醬油廠搶買

來到他的家門口,地上總是舖滿了正在曝曬的黑豆。「這叫日光萎凋,」他說道,跟茶葉曝曬的道理類似,黑豆經過日照,散發的香氣比機器烘乾的更濃,由於賣得好價錢,吸引其他農民紛紛向他取經。

而近幾年來,由於黑豆養生概念十分流行,吸引不少農民也加入種植的行列。目前蔡財興已經有20多名契作農民,合起來一年可生產40~60公噸,產量居全台第二。

同時,黑豆是醬油的最重要原料,西螺的百年醬油工廠也紛紛向他收購,以傳統方式做成蔭油、醬油。

他自己則讓黑豆在甕裡發酵400天,比一般醬油工廠的120天還久,由於一年只做一次,一次只生產6000瓶,數量有限,還沒做好,就有人搶著下單。

蔡財興甚至還製作黑豆酒、醋,有消費者特別喜愛他的黑豆酒,認為是燉雞湯的必備食材。

台南農改場副研究員吳昭慧回憶,輔導蔡財興的時候,就發現他勇於嘗試,黑豆在他的手上,呈現多元面貌。

「醬油、稻米、黑豆是西螺的新三寶!」蔡財興為家鄉寫下定義,他希望有一天,海內外能有許多遊客到西螺參觀黑豆種植,讓黑豆成為家鄉的象徵。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