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免費報名 免費報名 8/17(日)賴佩霞@基隆塔新書分享會

「零努力」投資有可能:巴菲特投資策略為何如此優雅?因為「這2個字」

賺大錢不是靠買賣,而是靠等待。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5-07-01

瀏覽數 350+

《別再看股價了!》/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別再看股價了!》/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00:00
00:00

巴菲特在2008年時下了一個數百萬美元的賭注:標普500指數在10年內的績效,將超過由5檔避險基金組成的投資組合(扣除費用後)。結果如何?完全不令人意外,巴菲特贏了:到了第8年時,標普500指數的報酬率為65.7%,而選定的5檔避險基金的報酬率只有21.9%。等到10年賭局塵埃落定時,標普500指數的CAGR是7.1%,而避險基金僅為2.2%。(本文節錄自《別再看股價了!》一書,作者:J.F.德達洛,方舟文化出版,以下為摘文。)

我希望走到了這一步,你現在已經知道,去除雜亂的敘事、直面未知的未來,專注於創造長期價值的策略,其實非常簡單。

這裡沒有任何神奇的公式,例如分析公司總部的天氣模式,或是從每日股票交易量中找到隱藏的數學密碼,也沒有內線消息能告訴你股價的走勢(至少以長期來說是如此),因為沒有人能預測未來。

祕密就是沒有祕密!這個策略所需的所有資訊其實都擺在眼前──難的部分在於擁有正確的心態。

巴菲特vs.避險基金

巴菲特在2008年時下了一個數百萬美元的賭注:標普500指數在10年內的績效,將超過由5檔避險基金組成的投資組合(扣除費用後)。

巴菲特的論點很簡單:主動型投資基金收取年度管理費、績效費,以及頻繁交易而增加的額外成本;相較之下,被動投資於低成本指數基金的費用要少得多。

就費用而言,對投資人最不利的,就是組合型避險基金(fund of hedge funds);這類基金會收取費用來挑選避險基金,而組成這些基金的避險基金本身,又會各自再收取費用⋯⋯是不是很複雜?這正是問題所在。

巴菲特的論點之所以如此優雅,是因為它很簡單:如果被動的廣泛市場指數是平均水準,那麼主動型投資基金的平均績效一定更差,因為費用更高。

避險基金支持者接受了這場賭注,並提出反對意見:避險基金可以進行「多空操作」,也就是既可以押注股價上漲,也可以押注股價下跌。因此,即使避險基金在經濟繁榮時期績效略差,但在經濟困難時期應該表現得更好。

那麼結果如何?完全不令人意外,巴菲特贏了! 

到了第8年時,標普500指數的報酬率為65.7%,而選定的5檔避險基金的報酬率只有21.9%。等到10年賭局塵埃落定時,標普500指數的CAGR是7.1%,而避險基金僅為2.2%。

用巴菲特的話來說:「雖然這對避險基金來說,好像是個很糟糕的結果,但對避險基金經理人來說並不糟糕。」完全沒錯。

8/17賴佩霞新書分享會 | 在基隆塔來一場心靈對話,立即報名!

(延伸閱讀│為什麼「現金為王」?巴菲特成為偉大投資人,最重視的3個戒律

巴菲特與避險基金的賭注這一案例,是一個過度金融化的系統性問題,而低成本的廣泛市場指數基金或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的一部分。

如果大多數人想要真正的被動投資,那麼指數基金就是最佳選擇──這是最接近「零努力」的投資方式。

如果你想投入100%的努力,那麼就聽巴菲特和蒙格的話,學會正確的方法;不過,如果你只想投入1%的努力,那麼請記住像素化的真相:放大的細節愈多,反而愈難理解大局,畢竟我們無法從所有像素中預測未來。

80/20法則告訴我們如何用更少的努力獲得更多的報酬,但你仍需要親自管理投資組合,而不是將錢交給那些亂丟飛鏢、收取高額費用的「猴子」。

這需要長期思維、非情緒化的操作,以及正確的分散投資。但這一切的前提是:你必須先擁有正確的心態。

讓財富變大的方法,和維持健康相同

「賺大錢不是靠買賣,而是靠等待。」“The big money is not in the buying and selling, but in the waiting.”─查理.蒙格 CHARLIE MUNGER

中頭獎的機率是3億分之1,但總有一個人會中──欸,誰知道,搞不好就是你!不過,遺憾的是,我們其實知道⋯⋯以一位玩家的角度來看,若想要中頭彩,大概要玩個200萬年。

然而即便如此,仍有一半的人參與這場遊戲。這就是人性:我們總在尋找捷徑,選擇阻力最小的路,而非延遲滿足,並走在已知有效的道路上。

(延伸閱讀│為什麼巴菲特告訴我們,不要過度關注「利潤」?

《別再看股價了!每次查看股市都賠錢?最簡單的投資策略,每年交易4次就能選中贏家!》,作者:J.F.德達洛(J. F. Dodaro),方舟文化出版

《別再看股價了!每次查看股市都賠錢?最簡單的投資策略,每年交易4次就能選中贏家!》,作者:J.F.德達洛(J. F. Dodaro),方舟文化出版

你可能也喜歡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數位專題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科技股投資日益成為趨勢,投資人瞭解市場動態成關鍵。近日《黃仁勳傳》作者史帝芬・維特訪台,在與張善政的對談中揭示輝達在桃園建立新總部如何彰顯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地位,與旺宏電子吳敏求一同解析台灣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