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再優秀都不准傲慢,責任感比好成績重要

快樂原因3〉教學強調公平.不鼓勵競爭

林琮盛
user

林琮盛

2014-10-28

瀏覽數 112,700+

再優秀都不准傲慢,責任感比好成績重要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14 / 11月號雜誌 教出全世界最快樂的小孩

站在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簡稱THE)全球第74名的荷蘭烏特勒支大學(Utrecht University)裡,放眼望去,幾棟各自獨立、又充滿設計感的大樓,讓人彷彿置身科技園區裡。

沒有圍牆、沒有校警。若非街上湧入一群青澀臉龐的大學生、高樓頂樓以荷蘭文寫著「Universiteit Utrecht」,很難令外人相信,這是一所知名的研究型大學。

「我們不希望大學有等級之分的評比。荷蘭所有大學都是平等的,沒有等級、好壞之別,」馬斯垂克大學(Maastricht University)教育學專家耶普.專克斯(Dr. Jaap Dronkers)對英美兩國喜好為全球各國進行大學評比,頗不以為然。倡導公平、不倡導個體競爭,是荷蘭教育血液裡的DNA。

不要傲慢的學生 炫耀成績會被罰

自小學開始,學業排名就完全不在荷蘭家長或老師的目標雷達內。荷蘭人甚至極力避免孩子的相互競爭,讓他們不需要在別人眼光的壓力下,幸福成長。「你們會向學生們公布所有人的成績嗎?」《遠見》記者把問題拋向艾克維德小學(Ackerweide)校長茵格莉.舒馬克(Ingrid Schumacher)。她直截了當回答:「不,我們絕不這麼做。」

荷蘭人要求孩子,不要和別人競爭,要和自己競爭。老師不斷鼓勵孩子省思:現在的我是否比以前更進步?這種現象只出現在小學嗎?不,這幾乎是荷蘭教育的特質。

「若有學生拿著好成績,對同學炫耀。這位同學會被懲罰。老師會嚴正訓斥同學『住手!』,否則離開教室,」康林中學(Comenius Lyceum)校長基斯.布特勒(Kees Buijtelaar)口氣嚴肅地說,學校不要傲慢的學生,即便該生成績再優秀都一樣,「這就是我們的傳統文化。」

適逢故宮百年,快帶小朋友來基隆塔參加《穿越故宮大冒險 大小書粉高空派對》吧!

基斯強調,學校會為某些同學在某些科目表現良好感到高興。但不表示其他同學就差人一等。他不時告誡孩子,絕不能犯下自大的毛病。若不強調競爭,荷蘭教育要求什麼?「我們看重孩子的個體獨立發展,」荷蘭伊拉斯姆斯大學(Erusmus University)社會系教授珀兒.戴克斯塔(Pearl Dykstra)說,荷蘭父母不會整天逼孩子念書,而是教育孩子,培養出有責任感的獨立人格。

國際評比中,「順從權威」這一項目,荷蘭孩子的分數總維持在低點。反觀,荷蘭人從小就從玩樂中,學習和同儕互動和合作。學校老師還把「社交技能」作為小學生留級與否的標準。

今年6歲的台灣男孩張懿晟去年就遇過一次留級。理由是社交能力不足。這讓旅居荷蘭18年的爸爸張量寧有點詫異。老師向張量寧解釋,張懿晟在面對挫折和困難時,習慣用哭鬧方式應對。將來,學習的知識會更深入艱難,若不學習抗壓,遇到的挑戰會更大。在半年加強學習後,張懿晟有了明顯進步。不只活潑好動,也有穩健體貼的情緒表現,讓張量寧十分認同老師的決定。

訓練孩子的責任感上,荷蘭父母親也「狠得下心」。例如若有一群孩童出去遠足,其中一個孩子硬要背沈重的行囊出發。老師和父母會先警告他(她)後果。若孩子執意做,過程中背不動了,老師絕不會幫忙扛。「這是孩子自己決定的,就要負責到底,」旅居荷蘭20多年的北京姑娘長英觀察。

目睹霸凌 知情不報也會被約談

此外,從處理霸凌案件中,荷蘭也有獨到的責任鍛鍊法。身為中學校長,基斯採行的方式是:目睹霸凌的旁觀者也要負責。基斯認為,知情不報就是參與。學校不只處理施暴者和受害者,還會約談旁觀者,並和旁觀者的家長溝通,避免霸凌持續擴散。少了廝殺的競爭味,著重培育孩子獨立、負責的人格,除了擁有低度壓力的快樂童年,荷蘭的孩子還學習如何做一個現代公民。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