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金投資人心中,「最佳基金公司品牌形象」究竟代表什麼?在「一家品牌形象好的基金公司,應優先具備那些條件?」(可複選三項)一題中,有超過八成受訪者認為,「投資績效穩定」是最需要具備的條件,而後依序是「嚴謹的風險管理機制」(62.0%)、「資訊透明化」(38.7%)與「良善的投資理念」(35.7%)。
「投資基金就是要賺錢啊!所以,能夠給穩定報酬的公司,才會被優先認可!」施羅德投信副總張翠玲表示,風險控管機制、資訊透明化與良善投資理念都關乎績效。
40~59歲族群重風險控管
她分析,40~59歲的投資人有近七成注重「風險控管機制」,勝過整體的62.0%,顯然因為靠近退休年齡,風險意識趨高。而20~39歲的年輕族群則約有四成五認為資訊透明很重要,高於整體38.7%,這跟年輕投資人喜歡自己作功課、重度依賴網路有關,因此也特別期待基金公司有充分資訊揭露。
本次調查的受訪者都在過去五年有買賣基金的經驗,而投資理財經驗平均9.8年。即使是20~29歲的年輕族群都有3.7年,50~59歲則為15.4年。約24%受訪者拿月收入5%~10%來投資。至於投資理財目的,有近86%受訪者是為「提升生活品質」,其次是「儲備退休基金」(79.9%)和「準備子女教育基金」(50.8%)。
此次調查發現,超過六成投資人持有基金不到三年,整體而言有約兩成的人持有一到兩年,只持有半年至一年就贖回者也高達15%。「與其他國家比起來,台灣投資人持有基金的時間的確比較短,反映理專有時會為了業績鼓勵客人短期進出!」投資研究機構「碁石智庫」總經理陳蘭會指出,境內基金(不含貨幣型基金)一年週轉率有77%,境外基金更高達89%。
基金怎麼選,也要看報酬率與風險承受度。進一步分析,發現台灣投資人有追求高報酬,風險容忍度卻很低的投資矛盾。對於年報酬率的期待,最大比例、約四成二的投資人期待值介於5%~10%,期待10%以上報酬的投資人也占三成四。
「雙位數以上的報酬,已經是積極型的高風險投資才能給出的績效了!」德盛安聯產品首席陳柏基認為,去年動輒兩、三成的年報酬率拉高了投資人對基金績效的期待值。但在問到虧損多少會想認賠賣出?有近五成四的人虧損在15%以內就會賣出,不到兩成的人是虧損30%以上才會賣。顯然,多數台灣投資人想要高報酬,卻沒準備好承擔高報酬下的高風險。
比較各年齡層,發現20~29歲族群甚至有12.5%期待「不虧本就好」,近六成的年輕人虧不到15%就打算贖回基金,比其他族群都還不耐虧。
年輕人較少參加公司說明會
在「你如何決定投資哪些基金」的選項中(可複選三項),五成七是「根據過去的績效排行榜」,其次是五成二「自己吸收財經知識、做功課」,第三是三成一的「聽理專推薦」。但「參考基金公司的投資報告或參加說明會」整體而言僅16.4%,其中50~59歲族群有三成會參加,20~29歲族群會參加者只剩9%。顯然這類基金公司與投資人溝通主要管道,已不受年輕人青睞。
在投資屬性自評上,20~29歲族群有多達22.2%說自己屬保守型投資人,超過16.1%平均值;說自己積極型的只有13.9%,也低於17.7%的平均值。
「也許覺得大環境對年輕人不利,所以安於小確幸、不敢作大夢!但年輕人的風險承受度應該要更高才對,因為他們有的是時間來彌平損失,應該追求更高的報酬率!」富蘭克林投顧副總羅尤美指出,在基金投資上,time(時間)比timing(時間點)來得重要,根據過去多次景氣循環的統計資料,走多頭的時間與漲幅遠高於空頭,長期投資有助於累績報酬。
調查也發現,多數投資人自認穩健、對風險的忍受度也低,但投資行為卻追求高風險溢酬。本次調查中,有高達四成二的人買過「高收益債券基金」,依照「碁石智庫」統計,也發現台灣前三大規模的境外基金都是高收益債券基金。然而,對債券這類明星商品,投資人了解多少?
四大觀念檢測對基金的知識
本次調查列了四大觀念題,其中有題就問債券型基金,「除了買賣基金的資本利得之外,還可定期賺利息,配息一定不會動用到本金,是否正確?」答案是「不正確」,但答對的人只有43.8%。「其實這題,考的就是『配息可能來自本金』這個基本觀念,但看來還有很多人不知道!」張翠玲說。
此外,國人愛買高收債,但往往低估風險。在問到「高收益債券的風險與銀行定存差不多,都是風險低的商品,但利率比定存好,是否正確?」答案是「不正確」,但答對的人只有48.5%。
「近年高收債的績效不錯,殖利率遠高於1.2%~1.4%的定存利率,差這麼多,大家怎麼會覺得高收債比較好賺,風險還和定存一樣低呢!」陳蘭會解釋,不是所有的債券都屬低風險,高收債指的是「非投資等級債」,殖利率較高、風險當然也高,「只能說『高收益債券』的名字取得好,很多人都被誤導,只看到『高收益』,反而忽略『高風險』了!」
交叉分析「有購買過月配息債券基金」者答對上述兩題比率,發現「有買過,但現在沒有持有者」答錯比率分別為四成五、四成二,比平均值多近一倍。
東方線上&東方快線行銷副總監李釧如指出,顯然有不低比率的投資人,買債券基金時有錯誤認知,「買了、賠了、賣了,卻還是不知道死在哪裡!」。又問到「單筆投資只要在贖回時扣一次手續費,且投資門檻比定期定額來得低,是否正確?」答案是「不正確」。但答對的人只有57.8%,其中20~29歲族群答對者更只有47.2%,遠比50~59歲族群的66.7%來得低。「年輕人的投資觀念根本不及格,但偏偏他們又喜歡自己上網找資料!」羅尤美說,這份結果著實提醒基金公司,以後要多用網路和年輕人溝通。
此外,問到「若基金的長線趨勢看好,則無須為了迴避短期利空而提前贖回,是否正確?」答案為「正確」,答對者超過八成五,算是答對率很高的一題,顯示大家已有概念,只是一旦碰到狀況難免手忙腳亂。
儘管國人投資基金金額甚高,但基本觀念就有三題答對率不到六成,顯然需要再教育!
●【相關調查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