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退休10年 教年長農民種金柑、年收百萬

活用退休人才1〉73歲李念宜 貢獻產銷經驗

黃漢華
user

黃漢華

2014-07-31

瀏覽數 28,200+

退休10年 教年長農民種金柑、年收百萬
 

本文出自 2014 / 8月號雜誌 養得起的未來

當志工是不少退休族再次奉獻社會的途徑。有人選擇到醫院、博物館等機構服務群眾;也有人選擇發揮專業知識,甚至協助他人改善收入,從青果運銷合作社退休的李念宜就是如此。

在青果社工作36年、今年73歲的李念宜,擅長農業輔導。退休後,2006年,他協助一群平均70歲的宜蘭礁溪農民,以有機栽培法種植金柑,推廣連皮帶果直接生食,從此金柑多了新吃法,不再只是加工食材,提高附加價值,改善農民收入。

在李念宜協助下,宜蘭金柑從此翻身,價格飆漲,酸酸甜甜的滋味讓人對它有新認識,跟著他的老農民,有人種植一公頃,年收入還可達百萬元!

工廠收購價低 農民不願種金柑

回顧2006年以前,金柑只能做成糕餅、果醬等加工食品,工廠壓低收購價格,農民利潤微薄,種植意願不高。李念宜退休後,想扭轉這股頹勢,便全力投入,不拿分文報酬,甚至幫助不會電腦的農民,打字做會議紀錄。

他能成功為金柑找到新活路,和過去在青果合作社的工作經驗有關。1980年代,政府推動農業改革政策,青果社成立21個產銷班,他奉命組成竹筍產銷班、文旦產銷班,並帶領高雄農民組成蜜棗班,熟稔農民組織。

2003年,李念宜退休回到宜蘭老家,聽見農民因為金柑價格太低,怨聲連連,「那時一公斤收購價是8元!」他回憶,心想應該有解決方法。於是他收集資料,才發現金柑熱量低,又富維生素C,適合生吃,只是大家認知有限,相當可惜。

他找一群農民合作,恰巧親戚林庭財打算放下武陵農場的果園,回鄉種水果,便點頭同意。後來透過林庭財,又找到其他農民,共有17人組成產銷班,準備扭轉金柑的命運,打造新夢想。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為了尋找適當品種,李念宜先在自己家裡實驗,種植60棵、40多種金柑樹,進行比較。他想要生食金柑,不能有農藥殘留,因此又找來時任台大園藝系教授的茶業改良場場長陳右人,研究有機栽種法,教導這群高齡農民,改變原有的種植觀念。

76歲農民林燦輝說,過去他使用化學肥料和除草劑,金柑味道比較苦澀。改用有機肥料,改善土壤,定時剪枝,不但果實變大了,沒有檢出農藥,連著皮吃,多汁又香甜,徹底顛覆金柑的風貌。

林燦輝又帶著73歲的二弟林正雄、71歲的么弟林連明投入生產。兩個弟弟種出來的金柑大受好評,賣給有機商店和主婦聯盟,一公斤銷售價高達116元,加工廠收購價只有29元,相差超過三倍!

一台斤零售價150元 創下天價

「農委會聽到這個價錢,一開始還不相信!」擔任蘭陽金柑生產合作社理事主席的林庭財說。這位宜蘭縣第一個通過有機認證的金柑農,目前產品一台斤零售價可到150元,創下天價。「算起來,我平均種植一公頃,年收入有百萬元!」林連明笑說。過去他以種植高麗菜為生,長年蹲在地上,膝關節磨損,改種金柑不必彎膝下蹲,疼痛也減輕了。

林正雄也是百萬元農民,5月間來到他的果園,一朵朵白花已發芽,等待成長茁壯。林連明說,金柑樹高約一公尺,不需爬高,伸手就能採果,而且農忙時期大約只有半年,適合上了年紀的農民。

「種金柑總比在家坐著看電視要好!」林燦輝笑著說,即使在夏天,農事不忙,也要到果園走走看看、拔除雜草,因為每天運動,不怕得失智症。

因為李念宜的理想,宜蘭金柑打響知名度,不但獲選為縣長伴手禮,礁溪300多公頃的果園產量,占全台九成,產銷班人數也增加到27人。「我要回饋宜蘭家鄉,」他指著自己的名字「念宜」表示,看到金柑走出一片新天地,今年暑假吸引大學生下鄉學習栽種,內心非常高興。 誰說退休了就沒事做?李念宜退休10年,反而創造一堆宜蘭富農,對社會貢獻更大!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