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寧衛(Cleanway)位於高雄市岡山區,2011年10月上市,至今才兩年多,卻已繳出亮眼財報。資金額10.8億元,2012年合併淨利卻突破14.5億元。2011、2012年的稅後每股盈餘連續兩年衝上雙位數,分別為13元和13.3元。
是什麼產業能讓企業獲利超過一個資本額?原來是一家「收垃圾」的公司,成為「垃圾變黃金」的最佳代表!除了會賺錢,難得的是,可寧衛連續3年配息率更高達90%,等於拿出一整年獲利九成與股東分享!
專長固化處理 市占率高達九成
留著小平頭、帶著銀框眼鏡,平常最大愛好是品茶、種樹的董事長楊慶祥,為何這麼大方?他表示,企業本來就要對股東負責,分享獲利,以後他也不會做不相關的轉投資,所以沒必要留一堆現金在公司。
加上他對未來發展很有信心,更放心將每年利潤分給股東。據估計,台灣每年產生的一般廢棄物約1600萬噸,有害重金屬廢棄物約100萬噸,可寧衛目前一年處理量僅數十噸,成長空間可觀。楊慶祥直言,「只要嚴格執法,要求企業按規定處置廢棄物,生意做不完!」
1999年成立的可寧衛,起初是由澳商布萊堡工業與楊慶祥所創的岡聯合資,業務包含一般事業廢棄物掩埋、有害事業廢棄物固化處理和最終處置。目前共有七處掩埋場,皆位於岡山。
可寧衛在國內有害事業廢棄物處理市占率約8~9%;但具技術門檻的固化處理(穩定有害廢棄物質、儲存於固體內,之後掩埋)市占率高達九成。像是六輕金屬廢棄物也交給可寧衛。目前可寧衛固化重金屬廢棄物量一天有800噸,「可能是全球第一,」楊慶祥推估。
與布萊堡合作前,岡聯負責生活垃圾清運、社區大樓垃圾承包、報廢物件清運等,技術層面較低,套用他的話,「這只是收垃圾清潔隊,不是環保產業。」直到跨入廢棄物掩埋,連兩公頃的掩埋場都蓋好了,才發現學問可大了。曾經有半年,一毛錢生意也沒做到。最後是義聯集團創辦人林義守,將燁聯鋼鐵的一批廢棄物交給楊慶祥,才解救了燃眉之急。
之後楊慶祥找上布萊堡,希望借重外商技術,共同經營台灣市場。承襲外商管理制度和技術,再加上岡聯握有土地資源和在地人脈,土洋結合,果然營運到第三年便獲利。6、7年前,布萊堡全球事業重整,出脫台灣股份,楊慶祥全數買下。當時同仁耳語不斷「外國人都走了,你還不走?」有人告訴楊慶祥一句,「不擔心外國人離開,只擔心你改變作法。」
「這麼多年我都沒變,只有更嚴謹,」尤其是布萊堡當初要求投入千萬設備的高規格實驗室,對客戶樣品檢測和廢棄物進場把關,愈做愈嚴格。接收廢棄物有一整套SOP。500多家往來的客戶,入廠前先送樣品確認成分,貨車運進掩埋場時還有第二道關卡,不合格會被退運,「一年內發生三次退運就列入拒絕往來,」楊慶祥語氣堅定,甚至不惜被業界討厭,被嫌「規矩這麼多」。
維護里民關係 購地養10年
許多政府法令沒規定的,可寧衛也自我要求。例如規定掩埋過程要加蓋一層不透水布,可寧衛把標準拉高到三層。「多兩層,10公頃的掩埋場一次就要多4000萬,」楊慶祥說,在台灣很多廢棄物處理場本身就是汙染源,因此不能怕花錢,而成為二次汙染。
針對場內所有掩埋物,還有3D衛星定位,哪家公司運來、哪種物質存在哪個位置,座標清清楚楚,確保將來若有突發狀況,皆能完整追溯。掩埋場最擔心居民抗爭,楊慶祥因此特別重視和當地人互動,身段軟,還常騎車載太太到岡山街上吃羊肉米粉。員工更有四成岡山居民。他對工安要求滴水不漏,每天必定到工廠巡視一遍,15年來零工安紀錄,加上提供獎學金和地方活動,維護社區關係。
掩埋場最重要的另一個問題還有土地取得。楊慶祥很早就默默買地,像是2013年動工,預定2014年6月份要啟用的新掩埋場,「那塊地10年前就買著等了。」據了解,他手中還有200公頃的地正準備申請新的掩埋場。把外行人眼中的「收垃圾」,提煉到高度技術,可寧衛成就獨門煉金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