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用歷史顛覆博物館傳統,暴紅兩岸

1.最會賣古人〉台北故宮「朕知道了」紙膠帶

王思涵
user

王思涵

2013-12-04

瀏覽數 18,950+

用歷史顛覆博物館傳統,暴紅兩岸
 

本文出自 2013 / 12月號雜誌 看見台灣平民英雄

「朕知道了」熱銷1500萬捲

故宮文創禮品部嗅到不太一樣的買氣,趕緊請廠商連夜趕工,再上架的週六一早,故宮院長馮明珠來到禮品部,嚇壞了,外面排了長長的隊伍,還有父親受台商兒子所託,早早來排隊,結果,每人限購兩捲,23分鐘全數銷售完畢;一度斷貨,開放網路預購,湧入的流量更是癱瘓故宮網站,直到9月才把貨補齊。 文創商品熱銷,一直是故宮的佳話,但是如此盛況,「可是有史以來第一次!」馮明珠說。

「朕知道了」紙膠帶不僅在台灣暴紅,成為年輕人的人氣話題,更紅翻兩岸,至今熱銷累積超過1500萬捲,吸引大陸媒體報導外,還出了好幾篇評論分析為何台北故宮成功將深沉的奏摺接上地氣,而北京故宮不行?「泱泱故宮能有如此新奇而頑皮的創意,怕是當年稟告給康熙,他也會略有遲疑地沉吟一聲:『朕知道了』。」

乍看,「朕知道了」之所以爆紅,是因為搭上人氣清宮劇熱潮,康熙霸氣十足的筆跡與口吻,勾起不知多少少女的想像,挪用到現代網路與職場人際關係,多麼貼切、嘲諷又婉轉,打中兩岸年輕世代與電視劇迷的心。然而,「朕知道了」可以成功穿越古今,卻不能說是偶然。嚴謹的文獻考讀、創新策展、以及加入年輕人的創意,三者缺一不可。

結合清代的史實 引發想像與興趣

2005年,故宮策劃一檔「知道了:硃批奏摺展」,「知道了」是皇帝批閱大臣奏摺的常用語,展覽以康熙皇帝的御筆書寫為標題,介紹清朝皇帝當時是如何利用奏摺運籌帷幄。

該展導覽手冊的主編正是現任院長馮明珠,她分析起奏摺,就像說書人一樣,讓冷門古籍中的角色與事件,活靈活現,成功引發大家興趣。《知道了》目前擺在紙膠帶旁,已再版九刷,銷售超過5000多本,一名網友就寫道:「康熙真跡霸氣,乾隆皇帝帥氣,雍正端正帶著率性,同治和光緒的字……感覺上寫得實在太認真了!真想買一卷『朕知道了』膠帶啊。」這也讓「朕知道了」這款紙膠帶很不同,跟故宮其他文創商品比起來,它有戲劇化的「故事」;跟其他流行語比起來,它又有故宮為它背書的「真實性」。

也因如此,當網友們熱烈建議故宮應該加印「賤人就是矯情」「本宮乏了」「聖旨到」「跪安吧」等創意紙膠帶時,故宮斷然拒絕,因為典藏裡面沒有;而其他模仿品興起,也無法贏得故宮示範一堂文創品牌課的美譽與效益。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將流行語印出來不稀奇,「故宮」也說,才引起大家興趣。而有意思,就有商機!故宮文創商品,今年靠康熙,增長是一定了。想皇帝若天上有知,大概也是按捺笑意,一句「朕知道了。」

紙膠帶

「朕知道了」紙膠帶一式三捲,共200元。另有七款。

「朕知道了」為何爆紅?

事出有典!從奏摺的筆跡文獻,分析皇帝的性格,從此看歷史,既有故事可說,又切合時事與人心,更顛覆以往博物館紀念品的形式。另一方面,也將故宮的品牌定位發揮到極致,不只是一句流行語,也不輕易被山寨取代或模仿。

國寶文創 文創設計,讓典藏更貼近生活

每間博物館都有自己的專屬商店,販賣紀念品或禮品,推廣自家藝術,大多是將展示文物印製在明信片等一般文具用品、手機吊飾或生活用品等,並不稀奇。 然而,故宮自2010年起舉辦「國寶衍生商品設計競賽」,廣納年輕人的創意,讓典藏不只在形式上印製成精美的用具,更藉由圖象授權、合作開發與品牌授權三種模式,讓文創設計貼近當代生活,「朕知道了」就是2010年競賽佳作。近期將上架販售的「泡茶趣」,則是2012年故宮第三屆國寶衍生商品設計競賽金獎作品,以乾隆洋彩黃錦地八卦交泰轉心瓶設計為專屬個人泡茶的器具。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