紳士老虎「F5E」
坐過「老虎」的反共義士范園焱、劉志遠,經過空軍朋友的傳述,把它形容得像紳士一般……「速度沒有米格二十一快,但比較靈活」,「好乾淨、好整齊」。
這批在台灣生產(其實是裝配,從中向美國Northrop Corp.學技術,逐年擴大自製率)的三百餘架紳士老虎,是當前空軍主力。
好飛!
美國當年生產F5E,目的為支援自由世界空軍,以蘇聯的米格十九(中共殲六)、米格二十一(中共殲七、殲八)為假想敵,設計偏於防禦。它的二枚渦輪噴射引擎,加裝後燃器,最高可飛一.六五倍音速,跟世界先進機種比較,馬力不算大,但「老虎」小巧流線的機身,特別適合中低空作戰。以軍紀嚴明出名,被稱為「皇家空軍」的嘉義四聯隊,是空軍F5E主力部隊之一,副隊長史銳將軍談到F5E時,第一句話就說:「很好飛。」
「很好飛二的F5E,在台灣已經歷過不同階段,最顫著的是,原來的圓鼻椎已換裝成獨持的「鯊魚頭」,增強戰鬥力,主要是使用了AN/APQ159射控雷達,擴大戰鬥搜索範圍。
這些優點加上良好的續航力(作戰半徑有二百至一千公里,視載彈量而定),中共在台灣對面設置的主要軍事基地,都在「老虎」的攻擊範圍內。
「虎安計畫」
「老虎」出擊,最多可裝載三一七五公斤重的武器(不包括機翼的二枚響尾蛇空對空飛彈及機頭二挺二0MM機炮),可以選擇二千磅炸彈、子母彈、火箭莢囊、空對地小牛飛彈等。
全世界最後一架F5E已經是在一九八七年出廠。它的停產,並不能掩蓋目前使用的普遍性。由於造價便宜(約為F16戰機的四分之一),目前仍有二十三個國家,包括名聞世界的美國假想敵中隊(Top Gun)在使用。連不使用F5E的以色列,也為它發展週邊設備及訓練儀器,分享一部分軍火市場。
台灣最早的F5E在一九七四年出廠,但它的前身F5A,早在一九六五年已由美國運交台灣使用。
F5E的合作生產計畫,代號「虎安」,就像大部分與美國的軍事合作一樣,受到不少限制。例如在台灣裝配,成本另加一八%;代訓飛行員,每名收費新台幣八八0萬元;每生產一架F5E,就得自行報廢另一架舊戰鬥機,使台灣的戰機總數不變等。
雖然並不是每個人都認同F5E的戰鬥力,但到美國假想敵中隊接受「捍衛戰士」(Top Gun)訓練的中華民國飛行員,確曾以F5E擊敗過美國空軍主力的F15,可見不怕「老虎」飛機老,只怕飛行員不老練,F5E能發揮的空間仍然很大。
輕秘「AT3」家族
A3雷鳴攻擊機滿掛火力的照片這次是首度曝光,只見兩翼掛著空對空飛彈,發腹有機炮、炸彈、火箭與副油箱,展現對地、對海攻擊的強大威力。
空軍總司令林文禮證實,航發中心的確在發展雷鳴攻擊機,但因IDF發展比較迫切,雷鳴機只好停留在繼續測試的階段,「制空優先,對地擺在其次一點」。
然而根據權威消息來源透露,雷鳴機的功能,早已由它的前身AT3(自強號教練機)所負起,甚至已經組成了戰鬥編隊,有固定的基地。這批AT3攻擊機都漆上迷彩掩護色,同樣有機炮、響尾蛇飛彈,可以載炸彈、攻擊火箭,載彈量約為二千七百公斤。最重要的是機頭已經裝設了武器操作的中樞耳目--火控系統。
「AT3那可以裝機炮飛彈?」連AT3的飛行專家、雷虎特技飛行小組組長王永順,對AT3秘密發展成功的攻擊力仍然半信半疑。
秘密發展對地攻擊武力
西班牙的C101EB教練機,國際風評不錯,只裝有一具蓋瑞特的渦扇式引擎。同樣的引擎,AT3卻裝了一對,雖然有專家認為多此一舉,但剩餘馬力大,卻使它能負起遠距離對地、對海攻擊任務。事實上,AT3的速度,最快也只有一.0五馬赫,卻可以連續飛行三個多小時,戰時足以滲透大陸東南沿海。
蔣經國先生多年前曾秘密指示,發展AT3以成為慢速對地、對空攻擊的主力,這個願望似乎已逐漸實現。
美國一向非當忌諱台灣發展空軍對地攻擊武力,絕不出售轟炸機給中華民國,早年更猶恐台灣對大陸用兵。一九七0年代,當美國國務院獲知,有民間飛機公司秘密協助中華民國研發可能具有對地攻擊力的AT3時,曾立即下令阻止。
但經過航發中心技術人員不斷努力,AT3終於在一九八四年正式啟用,成為第一架國人設計製造的超音速噴射機。
如今,AT3性能已獲得相當肯定,甚至有外國想來購買都遭拒絕。本來要參加國外航空展覽的,卻又臨時變卦,始終帶著一絲神秘色彩。
目前AT3家族已有超過六十個成員,跑遍台灣的空軍基地,保證你聽不到一句對它的批評。
反潛大將「追蹤者」
兩個月前「民主女神號」來臨,曾一度引起海峽兩岸的緊張關係。就在這個時候,海軍「陽字號」驅逐轎發現南方海底有疑似潛水艇物體,立即通知S2E「追蹤者」反潛機趕赴現場一探。
速度快、搜索面積廣的「追蹤者」察視結果,雖然無法確定是否真有潛艇,但已等於再一次提醒民眾,反潛對海島防禦的重要性。
中共擁有一百一十多艘潛水艇,戰時可以對台灣構成極大威脅,近五十架「追蹤者」反潛機,就是護衛台灣海域及航道重要的一環。
抓潛艇不容易。反潛飛行員喜歡把任務比喻為「矇著眼在屋子裡抓會飛的老鼠」(因為潛水艇可以在漆黑的深海裡作三度空間移動)。
抓到印度潛艇
「追蹤者」雖然有各種雷達、聲納、磁異探測器可以追蹤海底物體,但海洋變幻莫測,潮汐、不同密度與深度的海水,都會扭曲水底傳來的訊號。有時候「抓」到一隻龐然大物,卻是一條鯨魚。
不過,「追蹤者」也偶有佳作,曾經在台灣東面「抓」到一艘神秘潛艇,逼它浮出海面受檢,赫然發現是印度海軍的潛水艇誤入領海。
這批反潛大將多是五0年代的產物,但機身結構仍相當堅固,一個發動機就可以飛行,在空中可巡航四小時以上,配MK44主動搜敵魚雷,或者掛六枚深水炸彈。但畢竟年代久遠,各種裝備逐漸落伍。
軍方於是在一九八六年委託美國格魯曼公司(Grumman),改裝三十二架S2E成為S2T,其中的三十架,由格魯曼提供套裝零件,協助航發中心在台灣改裝。
新型的S2T,將換裝渦輪旋槳發動機,提高飛速與起降能力;另改良原有電子偵測及航電系統,全面提升反潛能力。
「追蹤者」改裝計畫早期並不順利,由於格魯曼公司將工程轉包給崔克公司,崔克竟採用了不符軍用標準的民用零組件,雖經格魯曼更正,但原先一九八八年底的交機日已經遲延,明年才能交空軍使用。
就算有了新飛機,飛S2T還是不易的任務。狹小的空間擠滿了儀電和器材,裝不下空調,飛行員有時會被日照過久的安全帶金屬環扣燙傷。
所以,當民眾自由自在享用台灣周邊海洋蒂來的各種便利時,不妨抬抬頭,也許天空上正飛著為大家全天候服務的「追蹤者」。
祖父英雄「星戰士」
F5E的靈巧,IDF的精密,都取代不了F104「星式戰鬥機」的剛猛。特別是它點燃後燃器起飛的一剎那,呼嘯聲敲擊著旁觀者的心臟,令多少武器迷醉心不已。
清泉崗三大隊的隊史館有一張「星戰士」退役的照片,那個時候,它已經飛了六千個小時,比它在有錢國家的同類,足足多飛了一倍。
為了使阻力降到最低,部署在新竹四九九及清泉崗四二七聯隊,約百餘架的F104,小小的機翼前端,每架都磨得利如刀鋒。
在戰機操作電子化以前,「F104是傳統式單座戰機性能的極致,」四二七聯隊王止戈上校說。一般戰鬥機飛行員受過五百小時訓練,就可以「上路」;要飛F104,起碼得再加三百小時。
一九五一年美國洛克希德公司研發世界第一架二倍音速戰鬥機,十年後台灣有了第一架F104開始,空軍都是精選最優秀飛行員駕駛「星戰士」,執行第一線高空攔截。
創造多項世界記錄
F104的啟動非常「英雄色彩」。它的引擎聲高亢,可載四枚響尾蛇飛彈,直衝雲宵的一刻,每分鐘可以爬升一五二五0公尺,在自由世界舉世無匹(美國海軍主力F14熊貓戰機只有九一四0公尺;蘇聯最新問世的米格二十九,勉強超過了比它早二十多年的F104並且創下升空十萬八千英尺的世界紀錄(名聞世界的U2只能到七萬多英尺;一般民航機到四萬多英尺)。資料上記載,「星戰士」可以飛到二.二倍音速,但一位資深飛行員說,飛機老了,他們頂多飛過二倍音速「而已」。
有關F104的爭議,和它的威力一樣出名。有人批評它是「飛行棺材」,機翼太小致飛行穩定度差,不適宜狡黠的空中纏鬥,耗油,續航率低等,「只要技術好,一樣可以引導敵機進入我們的優勢戰場,」一位有三千多小時飛行經驗、曾駕駛「星戰士」擊敗台東「假想敵中隊」飛行教官的飛行員卻相當自信的反駁。
全世界F104的實戰例子並不多。以它為主力的巴基斯坦空軍,在一九七一年曾以一0二比三十四的比率擊敗印度戰機;中華民國空軍,一九六七年在金門東北角上空,四架「星戰士」與中共十二架米格十九鏖戰,也寫下過二比零的傑出記錄。
雖然有過多次性能改進,但F104畢竟是「祖父級」了,西德近年也不再以「星戰士」為穿越敵陣的主力,全世界只剩下義大利依舊以它為主戰機,在美國授權下不斷改良,製造出F104ASA。
台灣沒有得到美國類似的支援,只有透過美國,從日本、西德等地,買他們退役、封存的F104J和F104G,代號「阿里山計畫」。買到飛機,第一優先是盡全力維修,以能繼續飛行為原則;其次是把不可用的飛機解體作儲備零件。
位於屏東基地,負責維修F104的第一指揮部,一位上校自信地說,許多人以為台灣盡花冤枉錢,買沒用的老飛磯。事實上,買來十架舊飛機,經過大修,有九架可用。
今年三月二十四日,由於天候不佳,加上操作失誤,空軍損失了三架F104及三位優秀軍官。有一天,「星戰士」總會和這些喪生的軍官一樣,結束這一段英雄事蹟。
「海鷗」救難天使
它是空軍所有機種中,民眾最熟悉、最接近的一種。
在台澎金馬,它無遠弗屆。山難、它上山;海難、它下海。不論是軍艦海中遇險,今年歐菲利颱風使花蓮成為孤島,去年阿里山鄉山美村斷水斷糧……,空軍救護隊的「海鶴」都負起空中救援責任,搜索生還者。
一般人因為救護隊直升機飛行員衣服上有海鷗隊徽,都叫它海鷗直升機。不過,「海鷗」的正式代號是S7OC,行話是「藍鷹」,是當世最傑出的民用直升機之一。
美國史托新基公司這一系列直升機,多以「鷹」相稱,有「海鷹」、「洋鷹」、「沙漠之鷹」(以色列專用),還有赫赫有名的「黑鷹」軍用直升機,美國軍方共購置一千多架。美國上次入侵巴拿馬,就是大量出動「黑鷹」,運送戰鬥部隊,進行奇襲。每架磯可載十二人,必要時可擠上十九人。如果用在救難,則需要改裝各種救難器材。
它的二個發動機之中,只要有一個發揮功能,就可以起飛,續航力可高達六個小時(要加副油箱),「飛到福建救人都沒有問題,」駐守嘉義的一位救護隊「藍鷹」駕駛員說。
本來空軍想買「黑鷹」,只是美國人依照他們跟中共簽署的「八一七公報」,拒賣軍機給台灣。所以「黑鷹」換用「藍鷹」,本來強力軍用引擎,換成一般民用引擎,修改了電子系統,拿掉武器,在中華民國為軍方及老百姓扮演救難天使的角色。
「藍鷹」的福氣
英國詹氏年鏢說,台灣現有十四架S70C,全屬於空軍救護隊(中共有二十四架)。然而,「藍鷹」家族在台灣的前景,並不局限於永遠扮演救難天使的角色。
進入九0年代,海軍二代艦--派里艦登場後,艦上部署的先進反潛直升機,就是藍鷹家族。
直升緩的靈巧、彈性、速度,只要一個籃球場就能起降,能在空中停滯不動等特性,近年愈來愈被世界各國軍方重視,紛紛在機上裝置高殺傷力武器。
不過最令台灣S70C駕駛員驕傲的仍是救難天使的角色。救護隊劉奇中校說,救護隊從一九五四年成立以來,直到去年,總共出動二千七百多次,救援三千多軍民,隊裡卻從未出過飛行意外,算是一項奇蹟。「可能因為我們都在教人,上天庇佑吧,」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