甫下飛機,烘烘的熱。從台東到綠島十二分鐘的航程裡,滿眼盡是綠色的山巒和藍色的波濤。海像一條寬闊的臍帶,一端牽引著人文萃集、汲汲營營的台灣;浪滾的這端圍繫了僅十六平方公里大、閒逸安祥的綠島。
熟悉的福州腔閩南語,涼風般地拂過耳際,彷彿來到台灣中南部小鎮,在親切寧靜之餘,還多了分難得的自由。
一百八十餘年前,大陸福州人陳必先偕同親友眷屬遠渡惡海登上綠島定居,開始此地的屯墾。物換星移;綠島卻不因時間流逝而有多少改變。島上居民依舊出海捕魚,靠海吃飯,八0%的綠島居民以捕魚為生,而漁民的收入也只有台灣西部地區平均的三分之一。
在台東縣二十一個鄉鎮中,綠島是唯一沒有原住民族的一個。島人生活習俗、節慶祭典一如台灣本島,「這兒和台灣完全一樣。但更輕鬆。」在鄉公所任職的陳小姐笑著說。
夕陽從海上漸漸下沈,像經過水洗一般的剔透澄亮,綠島漁船從退潮的海浪中一艘艘駛回港口,在古老的街道旁,因長年風吹雨淋鍛鍊得結實碩壯的老人,搬出小板凳倚在門前聊天,光著腳丫的油黑小孩,溼漉漉地從海灘戲水而歸。
大自然真「水」
綠島鄉鄉長李德良用濃重的台灣國語,自豪地告訴來訪的觀光客:這裡民風純樸,日、夜都不閉戶,更不可思議的是四十多年來綠島沒有一件刑案發生。
來到綠島,便不能忘情地會哼上這首被低沈男嗓音唱紅的「綠島小夜曲」,溫柔的曲調迴旋在向晚的夕照中。想起綠島,也不得不反射性地浮出監獄的影象。環島一周,沒有看見目露凶光的「大哥大」們,卻意外地和剃小平頭、穿汗衫短褲做勞動的囚人面對面相視而過。
四五月間的一次特赦,將幽禁綠島的政治犯王幸男等人放回台灣,關了兩千多名犯人的綠島監獄照樣門禁森嚴;隨觀光旺季而來,眾聲喧嘩的台灣旅客又自由地湧進一向安靜慣了的綠島。
享受清閒放鬆和碧草滄海是綠島觀光的最大特色。
鳥鳴山更幽。三十五公里長的環島公路兩旁,紫色野牽牛拖曳綿長,推向兩百多公尺高的山坡。海參坪附近的青草坡,峭起於海崖之上,外國電影裡的如茵綠草、羊群,在綠島放眼可見。循著唯一一條公路,就可到達全省獨一無二的旭日海底溫泉,攝氏八十五度高溫下,猶見小魚泛游於上。
大海是上蒼賦予綠島最珍貴的寶藏。花一百二十元乘坐鄉公所經營的玻璃艇,細賞海底珊瑚世界。由於鄉公所嚴禁盜採珊瑚,並將西南方南寮灣附近海域闢為海底景觀區,綠島沿海的珊瑚得以完整保存。開玻璃艇的李先生,過去曾一度是討海人,他不厭其煩地指著海底熱帶魚、靈芝、珊瑚,一一解說,儘管天天接觸,他依然不絕口的頻頻嘆說:「大自然真是「水」」。
不輸夏威夷
對外交通便利是綠島發展觀光的一大利器,從台東到綠島坐船只須九0分鐘,一星期有四個航次;飛機每天有十一班,還可以臨時加開。環島以租機車較為划算,一天租金要五百元,一小時內即完成環島一周。島上有兩家旅社,宿一夜約在一千元左右。
大多旅行社將綠島、蘭嶼行程合併為三天兩夜,如果是搭飛機大概花費共七、八千元。台東縣政府營辦的「新蘭嶼輪」每周固定有兩班航次往返蘭嶼、綠島。遊綠島以夏季最為適宜,風涼海清;冬季島上則因海風強烈,遊客稀少。
據鄉長李德良的分析,在綠島觀光和台灣最大的差異在於綠島的空氣、海水都不曾受過污染,碧澄澄的海水清澈見底,乾淨而安全。「我們的自來水可以生飲」李德良保證,他並引用一位美國教授的建議,只要好好開發:「綠島絕不輸給夏威夷,」他豎起大姆指肯定。
騎車海闊天空地繞過山野,梅花鹿輕巧巧橫過眼簾,原名火燒島的綠島,是全省最大的梅花鹿放牧區,共養殖三千多頭,蔚為奇景;島上生產的鹿茸運至台灣銷售,曾是綠島鄉財政的一大來源。
由於綠島土地鹽分高,不適合栽種水稻,綠島的民生必須品都要靠飛機、船從台灣補給;學生到了高中之後,勢必離家赴台灣求學;緊密的聯繫使得台灣流行的風尚也隨浪橫渡太平洋而來。在巷弄間,婦人壯丁圍著談論六合彩的明牌;餐廳裡也備有麥克風供顧客唱歌娛樂。穿著輕便家居服的婦女愁眉不展、喋喋叨叨地埋怨台灣的物價太貴,然後又重拾樂天的歡顏,熱心招呼台灣來的旅客。
海洋公園
鄉公所為拓展觀光,增加稅收,計畫將住有四千居民的綠島闢為國際遊樂賭場,為此還曾派人到韓國華克山莊、美國拉斯維加斯觀摩,考察可行性。
在觀光局和台東縣政府合資四千三百萬元興建之下,綠島被規畫成太平洋上的海洋公園,以滿足弄潮潛水、釣魚度假的需要。
不論是國際賭場或海洋公園,綠島潛力雄厚的觀光價值都不容忽視。綠島純樸恬適的風光,就像一首小夜曲深深撫平每顆渴望自由自在生活的心。